【專訪】本澳旅客人數持續攀升,市民備受「過度旅遊」的壓力,質疑本澳的旅客承載力早已「爆錶」。不過,旅遊局副局長許耀明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則指出,承載量指標不應與旅客量以及城市人口量作比較,以簡單換算出承載量數字。承載量應與城市各旅遊景點、交通運輸、口岸承載力等作綜合考量。
然而,他亦承認在「黃金周」部份熱門景點出現「過度旅遊」情況,但就始終不認同本澳承載力已「爆錶」。並稱,旅遊承載力會隨著口岸、交通、新景點等方面完善而有所提升。
根據二0一七年《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研究結果,澳門最佳接待能力為每日十一萬人。但關閘出入境事務站於前(六)日就錄得出入境人次逾四十六萬人次,刷新紀錄。
然而,旅遊學院旅遊業研究暨科研中心成員盧振邦昨日在《澳門論壇》指出,日均十一萬數字是基於二0一七年當時澳門所有基建設施、環境所推算出來,且不具預測性。而許耀明指出,現時澳門各區的基建都有所改善,包括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某程度上分流了關閘的旅客,因此該數字已不能與現時到訪旅客量作比較。
許耀明又表示,要估算旅遊承載力是相對複雜的議題,世界各地面對「過度旅遊」的情況都會有本身的特性,世界旅遊組織上月發表第二份報告,針對「過度旅遊」提出了十一項建議措施加強接待能力。被問及澳門現時是否屬「過度旅遊」?許耀明指出,目前旅客數量飆升多以節假日、黃金周為主,且大三巴、議事亭前地等熱門景點具一定局限性而引致人流負荷大的現象,不過「還有好多景點的人流係可以控制得到。」
許耀明還表示,今年將有兩個新的旅遊景點出現,分別是大賽車博物館,以及位於美副將的冼星海紀念館,「這些新的景點相信可以分流到一部份旅客。」
至於去年本澳旅客量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次,市民早已備受「迫爆」壓力問題,許耀明則指出,城市旅遊承載量並非只有旅遊局管理,需與治安警、交通事務局等各政府部門分擔工作,近年來交通配套上不斷優化,包括下半年輕軌氹仔線開通、蓮花口岸搬遷等各方面共同解決承載量問題,而旅遊局亦會積極做好分流景區工作且配合各部門工作。
至於今年訪澳遊客已超出年初估算的百分之八的增長,許耀明表示,當局會與旅遊學院共同探討如何改善澳門承載量等問題。
另外,對在清明節假期中,本月五至六日的兩天,本澳整體旅客量過較去年同期升幅二成,其中,香港旅客升幅約四成多。許耀明表示,初步分析是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旅客來澳便捷,因而旅客量有所提升,而今年清明節連同周末日共有三天假期,估計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