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 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與時代擔當

 【專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昨日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會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澳門要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擔當「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以及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有所擔當支撐。

 由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昨日上午十時假旅遊塔四樓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行政長官崔世安、中聯辦主任傳自應等出席。

 崔世安致詞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澳門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提升、發揮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增進澳門居民福祉,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使「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

 他表示,《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對此,他談及三個方面,第一、澳門要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去年十一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的講話中曾經明確地指出:「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重大機遇。」崔世安認為,習主席所講的「優勢」、「舞台」、「機遇」,就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方向;如何理解習主席講話的深刻內涵,充份發揮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這種「最大優勢」,是大家首先要明確的問題。

 他又稱,第二、澳門要擔當「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崔世安認為,《規劃綱要》賦予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這既是對澳門多元文化和諧包容、東西方文化交流共存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未來澳門發展的一個期待。

 崔世安續指,第三、澳門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的擔當支撐。《規劃綱要》將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並列為大灣區七個重點建設領域的第一個。為有效推進科技創新方面的工作,澳門特區政府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下,設立了「創新、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專責組」,以統籌和協調相關領域的工作。澳門既有的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本澳展開科技創新活動,獲得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基礎和平台。同時,不久前,特區政府與國家科學技術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還將於三月底與科技部簽署合作備忘錄,目標都是充份利用內地科學技術人才和先進科學技術,在澳門現有的科技條件和平台基礎上,促進和加速澳門科技創新活動的普及和成效。

 昨日座談會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為主題,邀請多名專家學者於會上進行主旨發言及專題發言,共同就澳門在大灣區發展建設中如何發揮獨特作用建言獻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