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訪中國人工鑽石研發生產聚集地河南省瞭解到,中國人工鑽石生產行業有著雄厚的技術基礎和產能優勢,業界認為這是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機遇,中國製造的鑽石有望在未來重塑全球行業格局。
「人工鑽石要從它的原石——人造金剛石說起。中國一九六四年就已自主研發製造合成金剛石。到二零一七年,中國這方面產能已經連續十多年穩居世界首位,佔到全球總產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永奇說。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人工鑽石生產企業之一,鄭州華晶年產寶石級金剛石(即人工鑽石)二百萬到三百萬克拉,目前「年產七百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也已部分投產。
另一家大型人工鑽石企業河南黃河旋風鑽石事業部經理胡軍恆說,在人工鑽石技術進步至消費領域之前,它在航天製造、石油勘探、電子芯片等科技工業領域被廣泛應用,這也讓國內孵化出了不少企業。
「人工鑽石是一種工業合成鑽,又叫培育鑽石或生長鑽石,它是模擬天然鑽石生長的原理,讓碳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生成的。」河南理工大學理化學院副教授臧傳義說,「打個通俗的比方,天然和人工的區別就好比河流裡的冰跟冰箱裡的冰的區別。」
這並非一家之言。二零一八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修改了「鑽石」的定義。修改後刊登在美國聯邦公報上的鑽石行業指引寫道:「根據市場的變化,最終版指引從鑽石定義裡刪去了『自然』這個詞,因為實驗室製造的,與開採的鑽石具有相同光學、物理和化學性質的產品,也是鑽石。」
同年,在行業裡長期佔據壟斷地位的戴比爾斯一改認為人工鑽石不是鑽石、或是假鑽石的態度,開始主動銷售人工鑽石。
位於紐約的鑽石行業獨立分析師保羅·金尼斯基告訴筆者:「世界上絕大多數工業用途的鑽石都是在中國製造的,這方面每年產能大概是一百億克拉。國際珠寶用途的鑽石供應現在每年只有幾百萬克拉。哪怕只是中國產能的極小一部分升級為製造珠寶用途的鑽石,都會極大影響國際鑽石供應。」
戴比爾斯開始銷售合成鑽石的消息也在中國業界引起震動。他們表示,這對人工鑽石行業是一個巨大推動,客觀上有利於中國人工鑽石加速開拓市場。「從目前的銷售數據上來看,利好已經顯現,二零一八年最後一個季度的人工鑽石銷售量明顯上升。」胡軍恆說。
劉永奇認為,這個行業還是主要以生產人造鑽石的原石為主,但已有不少企業拓展產業鏈,形成以原石生產為主,附帶打磨、鑲嵌等加工服務的鑽石全產業鏈。
「中國生產的人工鑽石質量進步很快。」保羅·金尼斯基說。
「培育鑽石因為其特有的優勢,在珠寶市場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臧傳義表示,無論是從價格還是開採保護上,培育鑽石都具有天然鑽石不可比擬的優點。
部分專家表示,當前正值塑造人工鑽石形象、培育消費者觀念的關鍵時機,如果能抓住機遇,將打破鑽石供應上的外資壟斷,降低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鑽石消費壓力。
「目前,整個國際消費市場對合成鑽石還處在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消費者對人工鑽石的認識仍比較匱乏,需要在新聞報道、輿論引導、廣告規範等方面,不斷向大眾普及人工鑽石相關知識,消除消費盲區。」臧傳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