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環境保護局長譚偉文就立法會李振宇議員所提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一、環境保護局早前發現有高濃度污水經公共污水渠網進入路環污水處理廠,嚴重影響該廠生物處理系統的整體處理效能,對此已聯同相關部門查找違規排放的源頭;此外,現時全澳食肆廚房隔油井的油脂廢水、臨時廁所的化學廢水等,均由流動吸污缸車收集並運往該廠的油脂廢水接收系統集中處理,加重了該廠的處理負荷。為此,廠方已調整污水處理工藝,目前處理後的污水質量已明顯改善且周邊環境氣味未見異常。
二、進入各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量與自來水耗水量不一致的原因眾多,尤其是供水範圍與污水管網範圍可能並非完全相同。如自來水耗水量中部分作綠化帶灌溉、混凝土攪拌等用水,因不會產生污水,故不會引流至污水廠處理。
三、環保局會繼續嚴格按照合同的要求監管各污水處理廠的運作,透過監察污水處理廠運作數據、派員巡查廠房、定期與營運公司舉行工作會議、通過獨立第三方抽檢尾水水質,以及對老化的設備持續進行翻新、更換及維修保養等,從而礁保污水處理設施之正常運作;同時會按進廠污水質量情況及污水處理設施的規劃等,優化及新建所需的污水處理設施。」
李振宇提出以下質詢:
第一,路環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口釋出濃烈氣味的具體原因是什麼?相關問題是長期存在抑或近期剛剛出現?當局為何未能盡早察覺並及時加以解決?
第二,根據《二0一七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0一七年本澳收費用水量較二0一六年增長百分之二。而同一時期,本澳總污水處理量卻大幅減少,二0一七年本澳各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總量較二0一六年減少百分之八點一。這一數據反差令人擔憂是否有部分污水未能得到有效處理便直接排放。請問,當局如何解釋收費用水量增長、污水處理總量卻下降這一現象?
第三,《二0一七澳門環境狀況報告》指出,近十年,本澳沿岸水質總評估指數整體呈下降趨勢,即表明水質有所好轉。但現實情況可能並非數字所展示的那般良好。今年八月,黑沙海灘水質曾被爆檢出霍亂弧菌,令居民及遊客一度失去一個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今次路環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口出現濃烈氣味令社會擔憂本澳污水是否得到充分合理的處理。請問,當局對於污水處理有何強力有效的運作及監管機制,以確保所有污水均能得到科學有效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