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尋找希望的流浪 泳藍

 在觀看《流浪地球》的同時,不其然想到:如果這部電影早在十五年前面世,中國科幻電影會否已經站在國際電影市場裡的不同位置?不論在劇情、創意、演員、特技效果等方面,《流浪地球》已經顯示媲美荷里活電影的實力,然而珠玉在前,僅是貼近並不足使它獲得更多的口碑,資深的電影觀眾將它與其他已經取得成功的荷里活科幻電影作比較之下,最後還只落得「跟風」的貶意評語。

 故事講述因為太陽的突然衰亡,令全地球各國一致尋求生存辦法,最後決定用數以百計的大型噴射器,將整個地球推到另一個適合生存的星系(這點子倒是天馬行空地到位,既簡單卻絕非不可能),而人類在這個「流浪」的過程中,需要暫避在地下城市生活,科學家也特別建立了國際太空站作為護航。就在接近土星的時候,由於引力的牽扯,加上部份噴射器的故障,地球將會在兩天內撞向土星毀滅。這時候,身處地球的和國際太空站的主角父子們,為著親情、為著全人類的存亡,正在未日之前拼盡全力……。

 哪怕是說得多麼熱血,《流浪地球》中的不少橋段確是似曾相識,地球離開宇宙軌道後,因為缺少了日照的地面變得冰天雪地,一眾主角要從冰封的城市逃出生天,上海電視塔的標誌就與《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自由神像不謀而合。電梯逃生的升降機下墜場口,也與《虎膽龍威》(Died Hard)有數分相像。諸如此類的情況,近年不少中國電影都時有發生,只怪在商業市場的主導之下,為了要取得金主的投資、刷出票房數字,只要是可以賺錢的橋段,哪怕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覆,製作人都不嫌棄地操作直至令觀眾討厭為止。

 中國電影究竟應在哪個文化切點找到出口?作為國際市場的後來者,事實上可以拍的題材都已經不乏殿堂級的作品,雖然宮殿題材似是獨有,但卻不容易讓國外觀眾了解當中的細節,從《流浪地球》的例子可以發現,認真的製作、達標的視覺效果,讓一切硬件都完備了,可是卻稍欠缺了電影的靈魂,在一切都看得緊張過癮之後,隨之而來是一大堆不合邏輯的設定、沒有關聯性的人物和事件,如果只有用心方有可能打動觀眾的共鳴,希望在盛傳會開拍的續集裡,導演能讓觀眾感更受多電影裡點滴血肉,不惜數百年的流浪為了尋找生存的希望,這不正是因為將來的不確定性而推動不斷追尋的動力嗎?中國電影的希望,也許未知抵達彼岸的年月,但願動力不因金錢而殆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