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產業園正為三澳企研發四新產品 建國際青年中醫生交流基地

 【特訊】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呂紅就立法會鄭安庭議員所提書面質詢的回覆如下: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稱:產業園)作為本澳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一方面通過創造優勢條件,全面扶持現有的本澳企業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搭建優勢平台和創造優勢條件,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吸引更多的境內外中醫藥企業入園發展,並結合澳門稅收、金融、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產業園的培育,不斷發展為本澳企業,從而促進本澳中醫藥產業整體的發展。同時,還透過產業園大健康產業版塊示範性項目和配套項目的發展,為包括澳門在內的有關專業人士、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就業、培訓提升等多方面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期望在触入國「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家發展大局的同時,為促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和可持續發展發揮作用。

 為此,二0一一至二0一四年間主要完成前期的園區規劃、吹沙填土、軟土處理等基礎工程,自二0一五年開始,進入園區加快建設的第二階段,圍繞「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兩大核心目標,加大力度在硬件建設、優勢平台搭建等方面有序開展各項工作,目前,園區正朝著預期目標加速推進,整體建設已初具規模,接近完成的約有三十萬平方米的建設。以技術為主的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已於二0一七年投入運作,同時配套的科研服務體系已基本搭建,加上已有的政府、專家等優勢資源,在幫助本澳企業成長和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已初見成效。未來,隨著園區產業平台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園區項目的相繼落成,相信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其中,透過產業園專業化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產業園的科研團隊正在為三家本澳企業研發四個新產品,為兩家本澳企業的已上市品種進行質量升級。同時,目前產業園已註冊的二十六家澳門企業中,屬於新培育的中醫藥企業有十家,屬於澳門傳統中醫藥企業投資新設立的企業有九家,通過產業園的平台效應進一步促進了澳門企業與內地中醫藥行業的交流發展。此外,已成功幫助一家本澳企業的一個產品在莫桑比克註冊,第二批和第三批包括本澳企業產品在內的七款產品中,一家本澳企業的兩款產品的申請文件獲當地政府受理,進入審批流程。產業園亦通過在歐盟、東盟等國家定期舉辦商貿對接會、專業論壇、沙龍等的形式,聚集政府、專家、貿易商資源,為推動包括澳門在內的中醫藥產品走向國際創造條件。

 在培養本澳人才方面,從二0一六年起,產業園一直有計劃、有步驟的為澳門中醫人才提供不同範疇的中醫專業培訓課程、臨床助教、海外義診等培訓及實踐活動提升本澳青年中醫生的整體專業水平。截至二0一八年十月,累計有四十四人次的澳門青年中醫生參與了相關專業培訓、赴莫桑比克和泰國海外義診、臨床實訓及培訓助教等活動。今後,產業園將繼續採用「理論講授」、「看診教學」、「病例討論」、「醫院見習、實習」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形式,持續每年為二十至三十名澳門中醫藥人才舉辦三至四期的專業培訓、中醫外語培訓及海外臨床實訓活動,提高澳門青年中醫藥人才的執業水平和中醫藥海外推廣能力。同時,產業園還會進一步加強產業園的宣傳推廣,加深本澳中醫藥人才對產業園的了解和認識。

 此外,衛生局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已於二0一五年在本澳成立,着重開展中醫藥方面的培訓、研究和教育等工作,中心每年均舉辦以傳統醫藥為題的區域間及本地培訓工作坊,由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專家顧問,向來自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海外學員及本澳中醫藥人員提供培訓,中心成立至今為接近六百人次提供培訓。此外,衛生局重視中醫藥知識和經驗的流傳及承繼,分別於二0一五年及二0一八年舉辦中醫藥宣傳衛教活動,安排國醫大師和名老中醫來澳,向本澳中醫和中醫學生提供臨床帶教和專題講座,以傳承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與此同時,衛生局將與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積極合作開展更多的中醫藥培訓項目,推動本澳成為其中一個中醫藥實習培訓基地,致力於提升中醫藥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衛生局還將會進一步推動本澳的中藥監督管理工作邁向完善和規範化。

 另一方面,產業園致力整合澳門和大灣區中醫藥資源,搭建國際青年中醫生交流基地,並通過大健康產業示範項目和配套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為有關專業人士、青年人才提供專業的職能培訓和就業條件。

 例如,有關大健康產業的度假主題酒店、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等示範性項目及主題文化街(暫名)、主題醫療區等配套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預計最大可以帶動的就業人數約三千名左右,培養五百至七百名專業從業人員,主題醫療區和主題文化街(暫名)可吸引入駐企業約二百六十家。上述項目的發展將會為本澳有關專業人士、青年人才提供更多與中醫藥相關的就業、培訓提升的條件和發展空間,如醫療保健技術與管理、商業項目運營、文化創意、招商、酒店管理等不同方向的學習與實踐機會,為拓寬澳門青年的視野及創新能力創造更多的優勢條件。同時希望透過上述項目的建設,為包括本澳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的民眾提供更好的健康旅遊以及良好的醫療、養生的空間與條件。

 至於質詢第二點提及的問題,產業園作為重要載體,一方面要把自身平台打造好,具備服務企業成長和發展的條件,同時亦牢記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使命,全面扶持現有企業成長和發展,並不斷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企業利用澳門平台,成為本澳企業。目前產業園尚處於起步階段,入園企業數目有限,同時還面對一系列困難和挑戰,但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正面作用已逐漸可見,預計隨著時間的推進和各項配套設施和工作進一步落實、完善,成效將會更加明顯。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二0一七年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分析報告》的初步資料顯示,二0一七年本澳中醫藥產業中,中藥製造業及零售業的增加值總額為一億五千萬澳門元,比二0一六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六十二點三,以生產法計算佔本地生產總值(三千九百八十億三千萬澳門元)百分之零點零四。由於資料局限,統計暨普查局表示暫時未能提供中藥批發業及中醫服務的增加值。值得指出的是,澳門發展中醫藥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需要一個過程,產業園短期目標主要是發揮政府主導的「社會效益為先」的理念,並循序漸進地發揮其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