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特區政府正就再提出修改《道路交通法》進行公開諮詢,澳廣視昨日《澳門論壇》作探討。當中,應邀嘉賓及發言市民都認同,政府建議對醉駕、毒駕、酒駕和超速駕駛的行為,提高刑事處罰和累犯處罰幅度。不過,對於是否引入扣分制則有不同看法,當中,大部份嘉賓指扣分制在澳門不可行,因本澳地少路窄、車多人多,很多時駕駛者是被迫違法;但持相反意見的質疑,為何在內地和香港都可以行扣分制,認為應循序漸進地推行扣分制。
論壇上,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指,本澳不具備成熟條件推行扣分制。當中,本澳的道路狀況多,一遇到交通意外,為了減輕擠塞情況,很多時駕駛者都被迫要違反交通規則,如果單純以珠海的實施扣分制做法,透過監控片段實施扣分,容易對駕駛者造成不公平。他認為,不應倉猝推行計分制。
交諮委劉偉強表示,按現時本澳道路交通情況、市民對本澳法律法規的不熟悉,且道路工程及障礙較多,駕駛者容易誤觸法律。他又認為,扣分制對持旅遊證件的駕駛者似無效用,故澳門未必適合實行扣分制。他表示,文本提出修改現行輕微違反累犯制度,將加重罰款和延長停牌時間,若能有效執行累犯制度,則無需設立扣分制度。
另外,諮詢文本建議,禁止重型汽車駕駛者於駕駛時使用流動電話的免提功能通話,劉偉強認為可能會對運輸業造成困擾,政府應按行業實際操作建議修法。
摩托車從業員協會大會主席李仲森則反對,以「一刀切」地將輕微違反的違法行為轉為行政違法。他指出,如無牌駕駛、衝紅燈等都轉為行政違法,容易令駕駛者忽視其嚴重性,認為可罰款了事而罔顧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他提出疑問,如果裁決案件的權限由司法部門轉移至交通部門,有關做法又是否公平公正,涉事者又有否上訴權?
群力智庫中心常務理事徐承康就指,本澳城市發展長遠要融入大灣區,政府需參考其他地區法律有助城市發展。他又認為,修法也要全面考慮本澳交通環境,譬如市民也不想違泊,但本澳現在是面對泊車位不足問題。他希望政府在修法工作上,能夠更廣泛聽取社會的意見。
另外,有發言市民質疑,論壇探討修改交通法的議題,但為何交通局沒有人員出席論壇?主持人回應指,曾有邀請交通局和治安警局出席,但兩局並沒有派員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