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美文)過往與現今的中文課

三、老師的主導性教學至學生的主動性學習

在過去的中文課堂上,老師由於缺乏電子化教學工具,以及老師主以講述的方式教導課文內容,再加上很少與學生討論問題,單純直接將問題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行抄寫。這樣的教學模式,老師作主導性質較強,因此學生很少能參與討論,造成課堂反應緩慢不熱烈。所以,中學的學生也普遍對於中文課缺乏興趣,對於課文的理解,以及中文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也未能有太大的顯著效果。

到了現在,學生對於中文課較容易產生興趣。這是因為一來有視頻或電影作為教學輔助,二來老師多採取學生討論的方式展開課程,所以他們較以往我的中學時代,能用主動學習的態度上中文課。另外,學校為了加強及更為推廣中文教學,也不定期舉辦校內的寫作及朗誦比賽,強化他們的寫作及演說能力,以及又鼓勵同學參加校外的寫作比賽,讓學生們可以更有自信,對於中文學習也不再只局限在課堂裡。

結語

澳門在回歸前後,中學中文課程的演進可謂不少。在回歸前,在本人唸中學的時候,中文課程的內容還是比較狹小,教材缺乏多元性,教法傳統保守,以及和學生的互動不多,顯然中文學習在當時的澳門,始終得不到教育的重視。

直到回歸以後,澳門無論在政經方面,抑或是教育方面,彼此的交流也日漸增多。因此在中文文化及語言方面,中學的課程也慢慢有所變化,在文化上增強文言文知識,同時也重視寫作能力。而在語言方面,每星期的普通話程的編排,增強了學生對於普通話的認識。

總言而之,澳門中學的中文課程,無論對於老師或學生方面,均是走向積極及多元的方面,這無疑在學習中文方面是有所進步的,對教育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完結篇)◇   紹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