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牧民改良蒙古馬

 【新華社呼和浩特十二月九日電】(記者張雲龍、鄒予)寒潮來襲,內蒙古東烏珠穆沁草原白天氣溫降至零下二十多攝氏度。天氣雖然晴朗,但冷風如刺,讓人睜不開眼睛。在道特淖爾鎮巴音烏拉嘎查的一處山丘下,三十多匹駿馬齊刷刷昂首挺立,如雕塑般一動不動。

 「那是馬兒保存體溫的動作。」牧民賽吉拉胡說,當地的蒙古馬可耐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冬季仍可以在外覓食。但是這群馬並不是草原上常見的蒙古馬,它們個頭更高大,體型更俊美,是蒙古馬與純血馬的改良品種。

 賽吉拉胡以前是內蒙古鑲黃旗牧民,部隊退伍後來到東烏珠穆沁旗成家。父親年輕時負責看護嘎查集體的馬群,他從小就喜歡馬。「馬是蒙古族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出行、放牧都離不開它。」

 二十世紀末,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在遊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蒙古馬,被現代化的摩托車、汽車代替,內蒙古存欄的馬匹也從二百三十九萬一度銳減至不足七十萬匹。

 融入馬背民族血液的傳統從未真正消失,近年來,馬在文化交流、旅遊休閒、體育競賽中強勢回歸,並由此形成全新的馬產業,在草原上勃發生機。

 二00七年,賽吉拉胡開始承包草場養馬。作為新一代的牧民,他既傳承了父輩對馬的熱愛,更善於發掘商機和利用科技。他看到,那達慕上的賽馬活動越來越多,參賽的馬匹也不僅僅是本土的蒙古馬,還有高大的國外品種。這些馬耐力不足,但速度很快,於是他想到了改良蒙古馬。

 賽吉拉胡走訪了不少馬場,最後找到了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芒來的團隊。從二000年開始,內蒙古農業大學從美國引進純血種公馬,培育長距離、耐力強、速度快、骨骼細而個體較大的三元雜種競技馬新品種。

 按照芒來團隊的技術方案,二0一三年,賽吉拉胡花六十多萬元從北京買回兩匹退役的純血馬,採用自然繁育的方式進行雜交,到今年已經培育出第四代。「效果很明顯,既保留了蒙古馬的耐受性,又有純血馬體型大,速度快的特點。」他說。

 這些改良馬受到了牧民的歡迎。鑲黃旗呼日敦高勒嘎查牧民蘇亞拉圖去年從這裡買走一匹馬,不到一年時間已經取得了全旗賽馬的兩個冠軍和兩個亞軍。前不久,他又來買走一匹。

 「改良馬的經濟效益很好,蒙古馬馬駒只能賣三千多塊,成年馬一般不超七千塊,但是改良馬通常都在一兩萬元。」賽吉拉胡說,養馬到現在投入一百八十多萬元,預計未來兩年可以實現盈利。

 按照芒來教授指導,賽吉拉胡去年又購進兩匹阿拉伯馬,繼續向「骨骼細」的方向改良。今年,他還註冊了鐵河競技馬選育公司。

 「蒙古馬是類群豐富、性狀獨特的地方品種,通過採用國際最先進的保種技術,將科學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蒙古馬遺傳資源。」芒來說。

 前不久,內蒙古宣佈馬匹存欄量回升至八十四點八萬匹,居全國第一。二0一九年夏天,內蒙古將舉辦國際馬文化博覽會,全區多個盟市也都在加快發展馬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