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活化石」樹種

 水杉,稀有種。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並廣泛分佈於北半球。冰期以後,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絕跡。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至新世的地層中均發現過水杉化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的植物學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謀道溪(磨刀溪)發現了倖存的水杉巨樹,樹齡約四百餘年。後在湖北利川縣水杉壩與小河發現了殘存的水杉林,胸徑在二十厘米以上的有五千多株,還在溝谷與農田裡找到了數量較多的樹幹和伐兜。隨後,又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龍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二百至三百年以上的大樹。:

 水杉有「活化石」之稱。它對於古植物、古氣候、古地理和地質學,以及裸子植物系統發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

 水杉:裸子植物柏科。落葉喬木,小枝對生,下垂。葉線形,交互對生,假二列成羽狀複葉狀,長一至一點七厘米,下面兩側有四至八條氣孔線。雌雄同株。毬果下垂,近球形,有長柄;種鱗木質,盾形,每種鱗具五至九種子,種子扁平,周圍具窄翅。

 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六至七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一九四一年中國植物學者在湖北利川謀道鎮(當時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據近年調查,重慶萬州、重慶石柱縣、湖北利川和湖南龍山、桑植均發現三百餘年的巨樹。

 水杉適應性強,喜濕潤生長快,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材質輕軟,可供建築、板料、造紙等用;樹姿優美,為庭園觀賞樹。

 水杉邊材白色,心材褐紅色,材質輕軟,紋理直,結構稍粗,早晚材硬度區別大,不耐水濕。可供建築、板料、造紙、製器具、造模型及室內裝飾。

 水杉是是秋葉觀賞樹種。在園林中最適於列植,也可叢植、片植,可用於堤岸、湖濱、池畔、庭院等綠化,也可盆栽,也可成片栽植營造風景林,並適配常綠地被植物;還可栽於建築物前或用作行道樹。水杉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