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發現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 新疆「通天洞」成旅遊熱點

 【新華社烏魯木齊九月十三日電】(記者張曉龍、周曄)「我們發掘的間歇,也會為遊客提供講解。」在一片茂密的石蛋形花崗岩「叢林」間,「通天洞」考古工作隊隊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於建軍說。他身旁幾米處,就是二0一七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

 今年六月底,「通天洞」遺址周邊五十九平方公里區域正式以「草原石城」之名對外開放,成為新疆吉木乃縣旅遊招牌。

 吉木乃縣旅遊局局長郭紹江說:「在考古發掘前,這裡一直籍籍無名,雖然也曾試圖開發,但長期停留在紙上。」

 吉木乃縣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地處準噶爾盆地北緣,額爾齊斯河南岸。通天洞遺址坐落在縣城以南四十五公里的薩吾爾山北麓。

 二0一六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聯合考古隊,在此展開發掘工作。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已完成三期發掘。

 「這裡發現了上千件石器、動物骨骼、陶片、銅器等,是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存,從距今四點五萬年到三千年,都曾有人類在此生活。」於建軍說。

 吉林省長春市遊客李先生走進數萬年前人類的洞穴家園,聽考古人員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今年七十六歲的他說:「這是新疆之行最難忘的旅遊體驗。」

 受益於交通建設,草原石城與著名的喀納斯景區已通過國道、省道緊緊相連。「遊客從喀納斯到『通天洞』,只需兩小時。」郭紹江很清楚,時間與距離對這座偏僻小城意味著甚麼。

 據旅遊部門初步統計,短短兩個月間,草原石城的旅遊人數已遠超三千九萬的全縣總人口。

 鮮有外人光顧的小縣城人流激增,引得吉木乃縣的牧民們紛紛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養牛放羊划算,還是搞個牧家樂招待遊客賺錢?

 住在草原石城附近村莊的波拉提選擇後者。「村裏不少人都想入夥,有的人剛剛脫貧,比我更希望盡快賺到錢。」他說。

 實際上,二0一八年之前,吉木乃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居民主要收入來自畜牧業或種植業。

 根據縣政府雄心勃勃的旅遊規劃,全縣年接待遊客量將爭取達到三十八萬人次。年旅遊收入達到二點七億元,幾乎佔到全縣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

 全縣旅遊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但郭紹江與於建軍達成共識,不在草原石城大興土木。「草原石城未來將致力於申請世界遺產。」郭紹江說。

 現在,通天洞和草原石城景區已成吉木乃的名片,旅遊業被寄予厚望。郭紹江的勞動強度也空前加大。他一天要工作十小時以上,臉部被曬得黝黑,每日除了監督景區建設,還要接待有意投資的客商,說話說到嗓子發炎。

 但四十五歲的郭紹江卻說:「幹旅遊業二十年,今年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