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八月十八日電】(記者齊易初 白佳麗)在新疆西陲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的天馬文化園賽馬場內,上演著一齣走秀:中國的伊犁馬與英國純血馬、荷蘭溫血馬、阿哈爾捷金馬(也稱汗血馬)、阿拉伯馬等引自世界各地的名貴馬種同台獻技。
每天,昭蘇縣天馬文化園都會舉辦例行的名馬展示和馬術表演節目。身形精壯、穿著普魯士藍和猩紅色馬術外套的哈薩克青年與姑娘在馬背上氣定神閒,駕馭著雄駿馬匹,邁著輕盈優雅的步伐,人與馬融為一體般表演著各種高難度動作,引得觀眾不斷驚呼。表演的主角就是中國著名的馬種──伊犁馬。
「天馬」,得名自漢武帝劉徹所作《西極天馬歌》。史籍中所說「天馬」或「西極馬」,其故鄉就在伊犁河谷。昭蘇縣是伊犁馬中心產區,被稱作「中國天馬之鄉」。
如今的伊犁馬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以哈薩克馬為基礎,通過與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馬種雜交而成的乘挽兼用型優良馬種,不僅體態優美,而且高大壯碩。所有馬身烙號為「力」或「八一」的馬匹都出自昭蘇的馬場。每年六、七月間,這裡還會舉辦「天馬節」。
天馬文化園辦公室主任康祖良介紹,園區在五點三萬畝的草場上放養著一萬多匹伊犁馬,圈養超過三百匹。此外還引進了十四個品種的名貴馬種用於本地伊犁馬的改良配種,如用英國純血馬改良速度,培養競技型馬;用阿哈爾捷金馬改良氣質;用荷蘭溫血馬改良習性,培養障礙馬、舞步馬;用阿登馬改良重型馬、肉用型和乳用型馬……
品種改良後的伊犁馬一千米紀錄達到約一分五秒左右,已接近純血馬一分到一分三秒的平均水平。目前國內許多馬術俱樂部從昭蘇選購伊犁馬,改良的伊犁馬已經成為國產賽馬中的佼佼者。
「育馬有嚴格的標準。」昭蘇馬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海說,目前,昭蘇伊犁馬育種核心群平均身高已經超過一百五十三厘米,體重平均達到四百五十公斤。在全國單位養馬數量最多的昭蘇天馬文化園內,所有身高低於一百四十厘米的馬匹會被淘汰。
除了發展體育賽馬,昭蘇還著重發展旅遊馬業和產品馬業,每年這裡舉辦的馬術夏令營都有超過五百人參加,參加者來自北京、廣州等地,並不斷培養和營造著馬術文化。
馬油護膚品也開始暢銷。李海介紹,目前昭蘇擁有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馬油護膚品開發公司,本地馬油主要從優質的馬頸部位提取馬脂原料,成為本地招牌產品,行銷疆內,甚至江蘇、上海、廣州等省市。
新疆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馬資源豐富,具有現代馬產業發展優勢。目前,馬匹存欄量約九十萬匹,其中僅伊犁河谷就有約四十萬匹,昭蘇擁有十一點二萬匹。
李海表示,昭蘇希望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養馬、育馬、賽馬、售馬、馬產品,打造產業鏈,發展馬種質資源創新、馬匹調馴、賽馬賽事示範、馬文化休閒旅遊體驗、馬產品加工、全國馬業人才輸送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