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挖玉人的「玫瑰經」

 【新華社烏魯木齊六月二十一日電】(記者關俏俏、趙戈)過去在佈滿石頭的乾涸河道裏揮動鐵鍬,如今在花田裏用剪刀細細修整玫瑰枝條。在新疆和田,原為挖玉人的如則托合提.如孜如今成為了一名種花人。

 源自崑崙山、流入塔里木盆地的玉龍喀什河,因出產中國人最喜愛的美玉被稱為「白玉河」。如則托合提.如孜曾日夜勞作在河道裏,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挖玉大軍」中的一員,也曾挖出過輝煌的「戰績」。

 隨著當地禁止在河道私挖盜採等生態治理政策的落實,曾經一片熱火朝天的挖玉大軍忙碌景象早已銷聲匿跡,很多挖玉人轉換了職業。如則托合提.如孜也不例外。如今,他成為了一名遠近聞名的種花能手,經他培育出的玫瑰花總是賣得最好。

 如則托合提.如孜培育的和田玫瑰屬於鮮食玫瑰,是大馬士革玫瑰的變種,沿著古絲路來到中國新疆後,因可滋養脾肺而被和田綠洲的居民就地取材,把新鮮玫瑰製成花醬。

 每年五至六月,萬畝玫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綻放,香飄綠洲。「從玫瑰收穫開始,十八至三十二元一天一個價格,價格越來越高。」如則托合提.如孜的四畝玫瑰花田為全家帶來了四萬元的年收入。「這些收入足夠一家的生活開支,還能將過去挖玉時的欠款還上。」如則托合提.如孜說。

 隨著玫瑰產業的發展,和田當地還有了專為玫瑰花設置的集市──玫瑰巴扎。每年巴扎開市,喜食玫瑰花醬的當地居民大都會在這期間集中購買以備日後食用。

 由於花期短,如則托合提.如孜常常需要全家上陣,有時甚至還需要多僱傭些人手幫忙採摘玫瑰,送往玫瑰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