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海洋神話爭議 方婷
近日,網紅企業家葉海洋的「獨立女性」人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一場由前女友曝光的私密視頻,不僅撕破了她精心構築的「單身母親」敘事,更讓公眾開始重新審視「買精生子」背後的倫理爭議、代孕疑雲,以及商業人設的真實性。這場風波,早已超越個人隱私範疇,演變為一場關於女性自主權、商業誠信與社會期待的公共辯論。
話說從頭,葉海洋的崛起,曾被視為新時代女性的某種象徵。她白手興家,創立化妝品品牌,身家千萬;她拒絕傳統婚戀模式,遠赴美國「買精生子」,先後誕下四個混血子女。在社交媒體上,她塑造了一個「既當爹又當媽」的完美形象—經濟獨立、精神自由、不受婚姻束縛。
然而,這一形象在本月遭遇致命打擊。前女友陳楚霏(化名)在社交平台發布大量私密合照,證實兩人曾長期同居,甚至共同撫養孩子。視頻中,葉海洋一改公眾熟悉的「女霸總」形象,展現出溫柔依賴的一面,與「不婚主義」「獨自育兒」的公開宣言形成鮮明反差。
網友的憤怒並非源於她的性取向,而是「人設欺詐」—她一邊享受「獨立女性」標籤帶來的商業紅利,一邊隱瞞真實感情狀態。更諷刺的是,她的化妝品品牌主打「女性賦能」,而這一事件卻讓部分消費者感到被愚弄:「原來所謂的『獨立』,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營銷?」
葉海洋的生育選擇本就充滿爭議。二零一七年,她花費五十萬元人民幣赴美挑選常春藤名校畢業生的精子,通過試管嬰兒誕下大女兒Doris,隨後又以同樣方式生下二女兒及雙胞胎兒子。這一行為曾被部分人贊頌為「女性生育自主權的勝利」,但也引發「優生學」「階級特權」的質疑—畢竟,能負擔跨國試管手術的僅是少數富裕階層。
及至今次風波中,更尖銳的質疑指向「代孕疑雲」。儘管葉海洋曬出孕肚照片,但網友發現:
─她的產後恢復速度異常快,甚至被拍到產後第二天即抱娃外出;
─其助理在同一時期腹部隆起,引發「代孕」猜測;
─雙胞胎兒子膚色、體型差異顯著,被質疑是否同母所生。
儘管缺乏直接證據,但這些疑點讓公眾開始思考:當「獨立生育」可能涉及第三方身體時,其道德邊界在哪裏?
加上葉海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獨立女性」這一高度符號化的人設。她的短視頻內容、直播帶貨、品牌營銷,均圍繞這一敘事展開。然而,當私生活曝光後,商業與真實的割裂迅速引發反噬:
─部分合作品牌被傳考慮解約;
─直播間出現抵制言論,消費者質疑其誠信;
─投資人重新評估她的公眾形象對品牌價值的影響。
這一現象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流量經濟中,人設既是財富密碼,也是潛在炸彈。稍一不慎,當公眾人物的私生活與商業形象嚴重不符時,信任的崩塌往往比建立更快。
本身她選擇婚戀孕的模式是絕對個人化,然後卻用以作為「生招牌」,更關鍵的是,這場爭議暴露了一個矛盾:社會既渴望女性打破傳統束縛,又對她們的非典型選擇充滿審視。葉海洋的「塌房」,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她未能完美扮演公眾想象中的「獨立女神」—既要是強大的單親媽媽,又必須是「真實」的,不能有任何隱藏的伴侶或商業算計。
而作為旁觀者,我們或許也該反思:當我們在追捧或批判一個「獨立女性」時,我們到底是在贊美她的自由,還是在要求她表演我們想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