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學習怎麼辦? 安祖拉
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許多家長都曾經或正面臨孩子不願學習的困擾。無論是逃避作業、對課堂內容缺乏興趣,還是對學習感到厭倦,這些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原因。要幫助孩子重拾學習的熱情,我們便需要從動機、情緒和心態三個方面入手,理解孩子的需求,並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引導。
動機是推動孩子學習的核心力量,它可以分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源自於孩子對學習內容本身的興趣和熱情,當他們對某個主題感到好奇或充滿探索欲望時,學習便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例如︰一個對科學充滿熱情的孩子,可能會主動閱讀相關書籍或進行實驗,因為這能帶給他內心的滿足感。而外在動機則來自於外部的激勵,例如獲得獎勵、避免懲罰,或是尋求他人的認可。雖然外在動機能在短期內促使孩子投入學習,但過度依賴外部獎勵卻可能會削弱孩子的內在動機。因此,家長在鼓勵孩子學習時,應盡量平衡內在與外在動機,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內在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狀態對學習表現有著深遠的影響。學業壓力、成績表現、睡眠質量,甚至家庭關係都可能成為情緒波動的來源。例如︰當孩子感到壓力過大時,他們可能會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而當他們與兄弟姐妹或父母的關係緊張時,這種情緒也可能蔓延到學習中,導致分心或缺乏動力。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通過與孩子進行開放的對話,了解他們的感受和壓力來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與此同時,確保孩子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也是維持情緒穩定的重要因素。
除了動機和情緒會對孩子學習產生影響外,心態也是重要一環。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提出的「心態理論」將學習心態分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的孩子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難以通過努力改變,因此他們往往害怕挑戰,容易放棄。相反,擁有成長心態的孩子相信,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學習,他們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因此更願意面對困難和挑戰。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孩子接受挑戰、讚揚他們的努力而非結果,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例如︰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說:「我看到你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非常努力!相信每一次嘗試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這樣的回應能幫助孩子建立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並增強他們的抗壓能力。
那麼,家長可以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呢?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境,家長可以從環境、內在動機和有效回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創造專注的學習環境。一個安靜、專注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通過減少外界干擾,例如關閉電視、放下手機,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空間。此外,家長也可以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時進行閱讀或工作,營造一個全家共同學習的氛圍。
其次,激發內在動機。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能力、自主和連結是促進內在動機的三大關鍵因素。家長可以通過不同方式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例如︰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當孩子掌握一個新知識點時,家長可以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此外,讓孩子參與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如讓孩子決定作業的完成順序或休息時間,這能增強他們的投入感和責任感;同時,幫助孩子與教師、家長和同儕建立良好的關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內容,或鼓勵他們與同學合作完成項目。
最後,家長的回饋方式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有著重要影響。與其只關注成績,家長更應該讚揚孩子的努力和堅持。例如︰當孩子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時,家長可以說:「你好努力呀!」「我好欣賞你的堅持!」或「我見到你有願意嘗試和面對困難!」這樣的鼓勵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支持與鼓勵的學習旅程,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