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軍院和橘園美術館  圖文/徐招治

 榮軍院(L'hôtel des Invalides)是路易十四下令建造用於安置戰爭歸來的退伍軍人的「巴黎傷殘老軍人院」,如今演變為「法國國家紀念聖地」,內有拿破崙的陵寢、軍人教堂和軍事博物館,這裡肯定是軍事愛好者和拿破崙迷的必遊之地。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參觀拿破崙陵寢,想再參觀軍事博物館時,已經不讓遊客進入了,可見展品很多。

 在參觀拿破崙陵寢時,我想起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的字字誅心句:「當你談論政權更迭的時候,別忘了拿破崙的命運。」「法國可不是從馬克龍開始的,拿破崙的遺體現在就安息在巴黎市中心,享受著來自國家層面的尊敬。法國以及俄羅斯都應明白。」我還想起2023年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的傳記電影《拿破崙》,可見拿破崙之於法國的重要性。

 在巴黎我們參觀了盧浮宮、楓丹白露宮、凡爾賽宮和榮軍院,這幾座宮殿的建築都是西方建築的經典之作。拱廊、拱門、天花板、大型裝飾畫都十分精美,這裡是西方宮殿式建築的集大成之處,也是欣賞西方建築的重要地方。這些天我們參觀的宮殿和博物館中展出的藝術精品畫作,我用手機掃描軟體Photo Scanner Plus掃描了部分畫作,與同行遊客分享經典作品。

 隔天,我們前往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參觀。它座落在巴黎中心地帶的杜伊勒裡花園(Jardindes Tuileries)中,始建於16世紀後期。1918年,莫内決定把他的《睡蓮》捐贈給法國政府,成為橘園美術館的招牌展示品。

 2000年,橘園美術館開始整修,經過六年的改造,2006年重新向公眾開放。

 橘園美術館一共有兩層,第一層有兩個展廳用來展示莫内的作品。展廳為圓形,每個展廳放置了三幅長方形畫作。另外還有印象派末期到二次大戰左右,如塞尚、雷諾瓦、馬蒂斯、高更、畢卡索等人的作品。

 莫内這批畫作,是20世紀上半葉畫壇最大型的組畫之一。館內整個空間和牆面被畫作覆蓋,把觀者圍在其中,近百米長的路線展開的是一幅睡蓮、柳枝、樹影、雲影交織的水景,就像莫内自己說的那樣:「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沒有地平線,也沒有堤岸,猶如沒有盡頭的幻影」。這組傑作意境獨特,舉世無雙。

 在橘園美術館中欣賞莫内的《睡蓮》,從整體,或從一個局部,或從一個主體出發,都可以從中窺見《睡蓮》這組畫作的藝術魅力。

 橘園美術館,還有印象派末期到二次世界大戰左右的作品,讓遊客們看到世界美術發展的多樣性,看到藝術大師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創造創新的、藝術大師獨特的、與大眾不同的世界感知。

 結束巴黎的旅程後,我們前往吉維尼(Giverny),直奔法國著名畫家莫内的故居——莫内花園(Monetgardens)。在塞納河谷(The Seine River)的一個小山坡上,周圍是蔥郁的樹林和碧綠的草場,村前是一片略有傾斜的開闊地,一直延伸到塞納河邊。

 小鎮因擁有克勞德•莫内的故居和其花園而享譽全球,花園包括兩部分——花園和水園,莫内在這裡創造了一個充滿對稱和色彩的花園。

 花園與水園形成鮮明的對比:花園開放熱烈,水園靜謐深邃。我更喜歡水園,富於動感,更有靈性,藍天白雲倒映水中,清風吹皺一池春水,吹得人們心花怒放。◇

(法國遊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