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歸去)六度  星雲大師

佛經裏一再開示人生得度之道,有六個「法門」,那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事為甚麼能讓人得度呢?試說如下:

一. 發心布施,會有人緣:世間的一切,自己健全固然重要,但是能獲得別人的幫助,更增完美。世間不是一個人能夠撐持的,要靠集體的因緣。即使是一個家庭,也不能一個人居住,要由很多分子組成;一間公司,也不會是「一人公司」,裏面有各種的職務,要分工合作。也就是說,人必須要有因緣才能有所成,單獨一人難成大事,就如獨木難支大廈,所以人要布施結緣,互相成就。布施不一定只有金錢的布施,還可以用語言布施、行為布施、笑容布施、心意布施;歡喜布施的人才有人緣,有人緣才能成事。

二. 懂得持戒,不會犯法:現代的國家,講究法治觀念,現代的人民,最可貴的就是守法。數千年前的佛陀,已經為出家、在家的人士訂了戒律。所謂「戒律」,就是「防非止惡」的意思,就是要人人守法、守德、守規矩,每一個人都能夠健全自己,不去侵犯他人,就能尊重別人的存在和自由。所謂自由,不妨礙別人的利益,大家相安無事,社會不是非常和樂嗎?

三. 凡事忍辱,就有力量:談到忍辱,一般人都認為是吃虧的事,其實忍辱不但不吃虧,反而會討便宜,能忍一口氣,則風平浪靜。拾得大師說:「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忍,表示自己能夠擔當,能夠接受,能夠自我節制,這就表示自我的力量;有力量而不是逞匹夫之勇,還怕將來沒有辦法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