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敍會、敘會、聚會,應選用哪個詞? 龍裕琛
日前好友以訊息問我,敍會、敘會、聚會,究竟哪個詞正確?筆者解答如下:
「敍」的含義為:
一. 陳說,述說:敍談(交談);敍述(用語言說出或用文字記載事情的前後經過);敍說(口頭敍述);敍別(話別);敍舊(親友間交談事);敍親(通過交談發現並認定彼此有親屬關係;親屬間親密交談);閒敍家常(閒談家常事)。
二. 以文字記事或陳述:敍寫(敍述描寫);敍事詩(以敍述歷史或當代事件為內容的詩歌,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比如《孔雀東南飛》就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敍事詩);記敍文(以記敍為主要表達手段的文體;記人、敍事、寫景、狀物的文章,都屬於記敍文);夾敍夾議(在敍述的過程中插入議論,以表明對所寫人物或事件的認識、態度和評價的一種表達方式)。
三. 評定等級次序:敍功(評定功績);敍奬(核敍立功人員應得的獎勵)。
四. 次序,次第。《書‧洪範》:「五者來備,各以其敍,庶草蕃廡。」
五. 姓。
內地字典大多說明「叙」為規範字,「敘」和「敍」為異體字。然而,香港教育學院出版的《常用字字形表》、朗文《中文新詞典》、《商務新字典》、《商務新詞典》(全新版),以及傳統的《康熙字典》、《辭源》、《辭海》、《辭淵》等字典,均以「敍」為標準字。《正字通‧攴部》:「敘,俗敍字。」內地《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李格主編)說明「敘」同「敍」,但以「敍」作字頭。
「聚」的含義為:
一. 會合,集合。《易‧繋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二. 積蓄。《易‧乾》:「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三. 徵收,搜刮(財物)。《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四. 地名。位於今山西省絳縣東南。
五. 共同。《國語‧晉語二》:「且夫偕出偕人難,聚居異情惡,不若走梁。」
六. 並攏。《禮記‧曲禮上》:「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七. 村落。《史記‧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八. 量詞。相當於「堆」。《五苦詩‧生苦》:「終成一聚土、強覓千年名。」
九. 地名。位於今山西省絳縣東南。
此外,與「聚」組成的詞語有:歡聚(快樂地聚會在一起);團聚(相聚在一起);屯聚(聚集);囤聚(儲存聚集貨物);生聚(繁殖人口,增加財物);縮聚(縮合聚合,單體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時析出低分副產品);凝聚(積聚;聚合);攢聚(緊緊地聚集在一起);共聚(一種以上的單體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會聚(聚集,會合);聚餐(許多人聚在一起吃飯);聚頭(聚首;會面;人碰在一起);聚集(會合;集中);聚斂(搜刮錢財);聚居(集中在某一地點居住);聚首(聚會;見面);聚會(多人約會;集聚會合在一起);聚談(聚合在一起交談);聚積(一點一滴地聚攏累積);聚財(積聚錢財);聚賭(聚在一起賭博);聚落(居民點;村落);聚齊(全體都到約定地方會合);聚攏(聚集到一起);聚眾(把很多人糾集在一起);聚焦(使光或電子束等集中於一點);聚散(聚集和分散);聚變(熱核反應);聚訟(大家的說法都不同,互爭論,得不出相同意見);聚殲(把敵人包圍起來殲滅);聚寶盆 (傳説中能聚集寶物而且取之不盡的盆);聚沙成塔(把細沙聚集成寶塔);聚精會神(集中精神,專心一意);聚訟紛紜(形容許多人在一起爭論不休,沒有一致看法);聚變武器(氫彈);聚蚊成雷(喻眾口讒譭,危害極大);匯聚成河(喻積少成多);物以類聚(原意是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後來多指壞人臭味相投,相互勾結);羣英萃聚(喻許多才能出眾的人聚集在一起)。
綜合以上所言和字典所示,說明「聚會」的意思是:多人約會;集聚會合在一起。至於「敘」,則為「敍」的俗字。而「叙」,為內地的規範字,在內地使用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在香港、澳門、台灣及海外使用繁體字系統的地區,宜使用「聚會」一詞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