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對若干字詞辨異和選用建議   龍裕琛

4. 蔌,粤音「畜」(tsuk7),其含義為:一. 菜蔬的總稱:山肴野蔌。二. 姓。

5. 簌,粤音「畜」(tsuk7)。「簌簌」,象聲詞。其含義為:一. 形容風吹樹葉發出的聲響:秋風簌簌作響,吹落遍地黃葉。二. 形容淚流不止:她想起悲痛的往事,熱淚禁不住簌簌地往下落。三. 形容因冷或恐懼而發抖:她夜裏走過墳地,嚇得簌簌發抖。

6. 鋉,粤音「畜」(tsuk7)。鐲子。宋趙汝適《諸蕃志‧南毗國》:「臂繫金纏,足圈金鋉。」

7. 餗,粤音「畜」(tsuk7)。鼎中的食物。泛指佳肴美食。《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

8.     ,粤音「畜」(tsuk7)。「䍡    」,下垂貌。元湯式《詠荊南佳麗》:「閣門珠䍡     ,複道錦氍毹。」

9.     ,粤音「畜」(tsuk7)。「䍡    」同「䍡     」。唐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挼絲團金懸䍡     ,神光欲截藍田玉。」

10. 觫,粤音「畜」(tsuk7)。「觳觫」,恐懼、顫抖的樣子。

11. 樕,粤音「畜」(tsuk7)。「樸樕」,小樹。《說文》:「樕,樸樕木。从木,欶聲。」《詩‧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野有死麕。」後因用以喻凡庸之材。

12.      ,粤音「畜」(tsuk7),同「樕」。《尉繚子‧武議》:「吳起與秦戰,舍不平隴畝,樸     蓋之,以蔽霜露。」宋司馬光《謝賜資治通鑑序表》:「臣樸     小才,固非先賢之比。」

13. 㯈,粤音「畜」(tsuk7),同「樕」。見《玉篇》。

14. 欶,粤讀「畜」(tsuk7)、「朔」(sok8)。吮吸,飲。唐韓愈等《納涼聯句》:「車馬獲同驅,酒醪欣共欶。」。「欶」又讀「秀」(sau3),同「嗽」。咳嗽。

15.      ,粤讀「畜」(tsuk7)、「朔」(sok8)、「秀」(sau3),本作「欶」。吮吸也。見《集韻》。鳥喙也。見《玉篇》。

16. 漱,粤音「秀」(sau3)。含水清洗口腔:漱口;洗漱;盥漱(洗臉漱口)。

17. 嗽,粤讀「秀」(sau3),其含義為:一. 咳:咳嗽。二. 同「漱」:嗽口。

18. 瘶,粤音「秀」(sau3),同「嗽」。咳嗽。唐張鷟。《遊仙窟》:「兒近來患瘶,聲音不徹。」

19. 瘷,粤音沙嚇切即sak8。「瘮瘷」,寒病。(一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