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浴車」多地亮相 內地「新式養老」迎重陽
【中新社廣州十月二十二日電】(中新社記者蔡敏婕)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將至,養老助老話題升溫,新產品、新模式頗受關注。
今年,老年流動助浴車在多個城市「出街」,亮相廣東深圳、陝西西安、四川資陽等地街頭。
打開車門,可見車內設有大浴缸、更衣區和衛生間,還有安全扶手,設有四十五攝氏度恒溫的暖風系統和消毒系統。西安一段視頻記錄下一位老太的助浴車體驗:工作人員先幫老年人量好血壓、登記健康數據,之後,老人在助浴師的幫助下完成約五十分鐘的洗浴。
在廣州舉行的一場養老產業會展上,展品琳琅滿目:監測到老人摔倒就會響起「警報」的AI生命體徵檢測儀、幫助認知症老人進行康復訓練的機器人、提醒老年人關水的水浸探測器……智能助老產品迭代升級,讓「九五後」梁麗麗連連稱贊,「被這些五花八門的產品震撼了」。
養老助老行業不斷創新「玩法」,年輕人志願服務或從事養老服務行業萌芽初露。在中國養老機構中,三十五歲及以下職工人數逐年遞增。
日前,在杭州新房成交量領跑的濱江區,「多代同樓」陪伴性養老項目開始招募第三批志願者,即,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每月陪伴老人不少於十小時,並交納三百元人民幣的月度管理費,就可居住養老機構免費提供的公寓標間,公寓配有獨立陽台和衛生間。
一批「九五後」「00後」年輕人嘗試把養老院辦成「幼兒園」「遊樂園」。二十七歲的樊金林是五家養老院院長,一度因帶老人「組隊」打電競、拍段子、做數學題而走紅網絡,獲得社會對養老行業的關注。
眼下,中國「銀髮族」早已擺脫「夕陽近黃昏」的刻板印象,他們活躍于社交網絡,「旗袍奶奶」「多巴胺爺爺」「馬拉松老年團」「玩滑板的老人」「愛跳水的大爺」等,都反映出當下中國老年人的活力與個性。隨著「六0後」以平均每年二千萬人的速度加入退休大軍,這批與改革開放同時代的「新老人」將在物質和精神層面對養老助老提出多樣化需求。
廣州某養老機構相關負責人宋佳女表示,最近兩三年,到養老機構實習到求職的年輕人多起來。高校和養老機構也在積極地建立聯繫和合作,從而「訂單式」培訓市場所需人才。
越來越多年輕人有了養老規劃的觀念,「一邊是燒烤配涼茶、保溫杯裡泡枸杞,一邊是二十多歲給自己定下養老計劃」,甚至有剛畢業的社交媒體博主體驗老年公寓。
「昨天參觀了一家養老院,裡邊有美髮服務,還有專門的『貓屋』,老年人可以攜帶寵物入住。所有服務人員持證上崗,起步價每月三千九百元,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