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桂花和雞頭米 圖文/滿學東
我的北方故鄉有一個大院子,北方大都是平房只有一層,我家屬於自建房,可以種豆角和黃瓜等,看心情在菜園子想種啥就種啥。我最喜歡家裡種的桂花樹,最近我到蘇州旅遊,蘇州甜湯桂花雞頭米,裡面就有桂花!雞頭米(芡實)最經典的甜湯款,就是用雞頭米反復沖洗,去除水味瀝乾,用老冰糖煮沸加雞頭米,90秒熄火,出鍋盛碗,撒上剛摘的鮮桂花……「有錢能使鬼推」,總有人應秋季時令,親手做花時間的事,比如甜湯,醃桂花。
一百五十多年前,清代良醫王士雄撰寫《隨息居飲食譜》說桂花:「辛溫。辟臭,醒胃,化痰。蒸露、浸酒、鹽漬、糖收、造點、作餡,味皆香美悅口。」蒸露即桂花蒸餾取精華,香豔清冽。尋常人家用浸酒法,我品嘗過黃酒清酒在酒發酵階段融入桂花,香味持久。桂花冬釀酒是蘇州妙品,在「冬至大過年」的蘇州很重要。鹽漬和糖收能存貯食物,高濃度的鹽或糖能滅細菌,使桂花保持色澤。造點和作餡,江南人最愛吃桂花糖年糕清雅的味道。
桂花和雞頭米都是秋天的應時佳品,江南常見桂花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和月桂,月桂稍白或淡黃,因四季開花又稱四季桂,鼻子湊近才能聞到桂花味。歷代民間皆視桂花為吉祥之兆,金桂、銀桂和丹桂在金秋盛放,呼應月圓之夜吳剛砍樹聲,校園種桂花樹寓意學子折桂。家喻戶曉的唐伯虎點秋香雖是虛構,但秋天之香,桂花最盛。
沒人會無視桂花,桂花上午採擷花苞香氣最濃。從小到大,我在每年秋天桂花開時,都會拿袋子在桂花樹下摘桂花。家裡成片桂花樹,每到秋天空氣中都瀰漫著桂花香,特別是雨後,濕潤的空氣滿滿香氣帶著涼意。如今依舊桂花香告訴我秋天的來臨,我以乾淨布簾鋪地,將桂花打落。我竟然看到社區裡的房地產仲介的西裝帥哥拿透明傘摘桂花,很有想法,拿回去泡酒泡茶做桂花蜜都可以。
秋雨灑落一地金桂,星星從樹上落到地上,去雜質,鋪陰涼通風處,散熱收儲醃漬。醃漬可單用鹽或糖,但傳統製作鹽桂花工藝複雜——梅鹵和鹽鹵。青梅用食鹽醃製30天後去核搗泥成梅鹵,以淨桂花分量35%的梅鹵、9%的鹽鹵與桂花拌勻,封壇30天後壓乾成鹹桂花;再用鹹桂花等重的綿白糖拌勻密封30天後成糖桂花。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的醃桂花曾在《舌尖上的中國2》驚現,鄰居輪流做東吃熏豆茶,醃桂花是衡量主婦手藝的重要茶料。
我在秋天還喜歡吃新鮮的雞頭米,買回家按每次用量,連水分裝密封容器冷凍,用時解凍。鮮雞頭米經蒸曬製成的乾雞頭米,其色米白,煮熟後口感較差。至於老雞頭米剪出的紅色芡實,沒資格入甜羹。雞頭米「粒粒皆辛苦」,我曾深入蘇州的荷塘跟蹤拍攝工人摘蓮蓬下的雞頭米。
秋天微涼的毛毛雨,工人需要凌晨4點多開工,老闆問我要不要也下水試試,他們有衣服借我。我想了3秒放棄,我還是比較適合拍照。我跟老闆說,扒開蓮蓬外層的工作很治癒心靈。可我也接著說,扒了一個產季,可能手會得筋膜炎。
工人們坐著操作最後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扒開蓮蓬,氣氛安靜,這真得全神貫注,力道也得控制好。雞頭米是營養豐富的好食物,南方才有,北方沒有,工人確實辛苦。
冰糖桂花雞頭米,是蘇州人的鄉愁,也是很多蘇州高檔宴會餐後清口的甜品。水煮沸,放冰糖水,嘗味,下雞頭米,再沸約20秒,關火,盛碗,撒上桂花花瓣。自帶甜味的桂花,使羹更加甜蜜,口齒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