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各自修行  邱文

中國人智慧,有「同枱食飯,各自修行」之說,將人與人的關係直入佊此「異」「同」,不強求,一切隨緣,既然能在同一桌共同用膳,便珍惜這份緣,不會打擾他人,也不戴上有色眼鏡將同桌指三道四,開開心心吃過一頓飯,體現個人品德、修行功夫,而「所得」,也就因人而異,吃過了一頓飯,或各奔前程。

很喜歡這句說話中的淡然,既然有緣、結緣同桌,那麼,便好好珍視,吃得開開心心,享受箇中樂趣。而倘若遇上不稱意人事,何妨看待是對自己的考驗,是來「成就」自己的,在修行中突破障礙,更上層樓!

如果說這是中國人在歷經千百年發展形成的生存智慧,是對個人面對外在人事形成的反求諸己自我提升,不要被「外物」影響個人修為,那麼,總能從當中感悟出來,其實,人際關係總會有矛盾,總會有跟自己差異之處,為此,只有求同存異,只有放下個人成見、身段,才能活得舒心愜意,不為外間事態干擾,便能有利放下、再放下,反而形成個人提升。

各自修行,在與人交往中,也正正是儒家所指「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遇上「善」或「不善」,都作為學習、借鏡、改進的省思、踐行,從而學習到提升的方法,提供自己不斷完善的源源動力。箇中,正正放下成見、有色眼鏡,不管「善」與「不善」,都是來成就自己的大好元素,讓個人修行更上層樓,展現了不斷進步的動力、空間,從日常生活,正如吃一頓飯吧,也可以是修行的進路,無時無刻都在激勵自己提升、進步。

環顧當今世界,不管是三年新冠疫情,又或是世界百年來之大變局促使各國、各地針鋒相對,可是,在不斷發展中,看到中國、中國人總是氣定神閒般應付一個又一個挑戰,大有破繭而出再一次向外界證明「重生」,成就一番事業,體現了「同枱食飯,各自修行」且有成就的日臻完善,這種人際、國際關係,原來早已注入了中華兒女身心,不管同枱吃飯遇上甚麼,都結個善緣,作為修行、突破的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