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堅持援烏集束炸彈 專家指背後至少有兩大原因
【香港中通社7月10日電】(記者李彥洲)美國在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集束炸彈後,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批評和擔憂之聲不絕於耳。由於集束炸彈的殺傷範圍很大,很有可能對平民造成傷害,此舉遭到多方指責。為何美國仍然堅持向烏供集束炸彈?
英國是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態度最積極的國家之一,曾率先向烏克蘭提供北約標準的主戰坦克,但英國首相蘇納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英國是《集束彈藥公約》的締約國,「不鼓勵」使用和生產該類武器,強調英國將盡到「自身的責任」。加拿大也在聲明中明確表示,該國「不支持使用集束彈藥」,且「致力於結束集束炸彈對平民的影響,尤其是兒童」。此外,德國、新西蘭、奧地利等國也紛紛對此表示反對。
美國此前拒絕向烏提供集束彈藥,而現在卻改變了立場,背後原因何在?軍事專家宋忠平10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至少有兩大原因。一是助力烏軍反攻。烏軍本輪多次反攻受挫,拜登急於在美國大選前看到烏軍在戰場上擊敗俄軍來為自己拉選票,使用集束彈藥這種常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助於反攻,尤其是對抗俄軍的前線軍事設施,並期待大量殺傷俄軍人員和裝備。二是實現美軍「清庫存」。既然這些老舊集束彈藥快過期了,與其淘汰和銷毀還不如送給烏軍用於對抗俄軍,一舉多得。
集束炸彈俗稱子母彈。根據相關資料,集束彈藥是將數量達十餘枚甚至數百枚的小型彈藥集合在一起製成的炸彈或火炮炮彈等,投放後會在空中大範圍釋放小炸彈,在接觸地面時或之後引爆。
集束彈藥設計目的是大面積的殺傷,因為子彈藥數量比較多,空中散開後可覆蓋比較大的面積,而且每個子彈藥都有裝藥,有一定的爆炸範圍,同等重量的彈藥,集束彈藥的殺傷範圍比普通彈藥高3至4倍甚至更高。
目前全球有123個國家簽署了禁止使用集束炸彈的國際條約,包括美國的大部份盟友英國、法國、德國等,但是美國、烏克蘭和俄羅斯沒有禁用這種武器。
此外,集束彈藥存在的問題是釋放的小炸彈可能無法正常引爆,變成啞彈,從而對散落地點附近平民構成長期威脅。美軍曾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集束彈藥,造成大量民用設施損毀、眾多平民死傷。
美軍提供給烏軍的集束彈藥變成啞彈的機率有多高?宋忠平認為,美國這次給烏軍提供的集束彈藥型號是155毫米M864集束炮彈,這是一款即將過期的彈藥。拜登認為其啞彈率僅為1%,但M864實際啞彈率則高達14%,改進後據稱降到3%。但由於這些彈藥塵封了幾十年,啞彈率必然會升高,而這些啞彈必然會導致大量無辜人員傷亡。不僅如此,一旦俄烏衝突再度升級,美國也不排除為烏軍提供更多類型的集束彈藥,包括「海馬斯」火箭炮以及機載的各類集束彈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