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明媚恍如南法的愉景灣   翹翹

    在大嶼山北赤鱲角機場還未發展的時候,香港一建築發展公司已經向港英政府取得大嶼山東北海灣「大白灣」的發展權,並取名為「愉景灣」(Discovery Bay)。當年計劃以私人有限公司的名義,將愉景灣開發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鄉村度假市鎮。現時整個愉景灣佔地達到649公頃,面積和澳門半島相若。

    愉景灣前身是大嶼山沿岸一條很小的漁村,1966年曾有商人投資做牧牛場。直至1973年,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提出愉景灣計劃的宏偉目標。向港英政府呈交發展方案,目的是將愉景灣發展成為一個包括酒店、豪華住宅及高爾夫球場的旅遊度假勝地。

    港府要求這間發展有限公司除了負責整個愉景灣範圍的管理之外,還需要承諾興建碼頭,提供來往香港島至愉景灣的渡輪服務。在赤鱲角機場及東涌新市鎮還未建立之前,搭船是唯一前往愉景灣的交通工具。

    開發初期的愉景灣是一片荒蕪之地,無水、無電、無道路,更加沒有任何公共設施,工程技術難度高,需要投入龐大的資金,開發的風險十分之高。公司很快陷入財政困難及債務危機,愉景灣的發展權險些落入債權銀行的手裏。

    在香港政府介入之後,發展商等夥同其他香港商人集資還清所有債務。重組債務之後向政府建議,為提高建設愉景灣的可行性,部署修改原來的構思,將由度假用途改為居住用途。最後與政府開會協商達成協議,愉景灣準備變成一個可以容納25,000千人居住的新市鎮,提供給喜歡接近大自然的市民,作為一個長期生活的地方。

    愉景灣第一期住宅,於1980年推出賣樓花,售價由31萬港元至260萬港元,由於題材新穎,設計獨特,這類型住宅單位深受市場歡迎,所有單位在一天之內全部售罄。

   由1982年開始入伙,分18期發展,至今仍繼續擴展,整個愉景灣共建有631座住宅大廈,大部份是花園洋房,合共提供8000多個住宅單位,是香港建築期間最長,佔地最廣闊的私人屋苑。

   2000年,愉景灣隧道開通之後,除了渡輪之外,住客及遊人可以在東涌地鐵站乘搭巴士進入愉景灣,成人車費$12元。

   愉景灣主要分為靠近碼頭的愉景廣場,以及愉景酒店的北愉景廣場兩大部份。在中環設有前往愉景灣專用的3號碼頭,每天有很多班次來往兩地,以方便居民上班和上學。星期一至五,早上6點半開始至9點,每隔15分鐘有一班船,班次非常頻密,其餘時間就每半小時一班船,航程為25分鐘,單程票價46元(政府$2優惠計劃亦適用)。該渡輪服務對於中環的上班一族,可謂十分方便。

   位於大嶼山的愉景灣是一個享有輕鬆生活節奏及多國美食的小社區,吸引不少在香港生活的外籍人士居住,據統計有近一半的居民都是外國人。除了在愉景灣居住之外,那裏同時亦非常合適周末日一天遊。

   一踏出碼頭,你就會感覺到愉景灣確實與香港其他區分有所不同。愉景灣D Deck是全港最大的臨海露天美食區,有多間提供各國美食的餐廳,你可以一邊享受食物,一邊欣賞景致開揚的海天一色。晚上更是外國人最喜歡聊天及聽音樂的酒吧䩉點,來這裏就一定可以體驗到外國酒吧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