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千錘百鍊最「薄」鋼的青年團隊 申峰 王學濤

國慶節假期,中國寶武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精密帶鋼公司」)正滿負荷生產。車間內,一卷卷薄如蟬翼、光滑如鏡的鋼材經過壓延、清洗、光亮、拉矯、縱切、包裝等步驟自動化製成。

這種特殊的不銹鋼精密箔材可以輕易用手撕開,俗稱「手撕鋼」,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精密儀器、新能源電池等高端設備製造行業。

這項技術因生產工藝難度大,曾長期被外國壟斷。二零一六年,太鋼精密帶鋼公司專門成立「手撕鋼」研發團隊,十五名團隊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

「八五後」青年段浩傑是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負責軋機生產。他告訴筆者,軋鋼最核心的設備是軋機,軋機最重要的部分是軋輥,類似於「擀面杖」。擀面只需要一根擀面杖,而軋製「手撕鋼」卻有二十根軋輥,每軋薄一次,軋輥就要重新配比一次,這其中的排列組合有上萬種。

工藝需要改進,設備同樣需要不斷改造進步。在三十九歲的團隊成員胡尚舉的創新工作室裡,多個獲獎證書、發明專利證書見證著他們的努力。

胡尚舉指著一個名叫「多點轉矩平衡補償提高手撕鋼控制穩定性」的獲獎證書介紹來歷,「手撕鋼」在光亮退火去應力環節,要經過二百六十米長的帶鋼通道,最初常在一個地方扯斷,「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問題根源,再結合現場試驗,歷時三個月,終於研發出這套技術解決了問題。」

「手撕鋼」研發團隊帶頭人王天翔介紹,積累經驗的筆記本摞在一起有一米高,它們是「手撕鋼」研發的見證者。

歷經七百多次試驗、攻克四百五十二個工藝難題、一百七十五個設備難題,這支團隊終於在二零一八年底成功研發出厚度零點零二毫米、寬度六百毫米的寬幅「手撕鋼」;二零二零年,團隊又成功研發出厚度零點零一五毫米、寬度六百毫米的「手撕鋼」,刷新了「手撕鋼」最薄最寬的世界紀錄。

為使「手撕鋼」適應市場,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研發團隊始終對客戶多樣化需求高度重視。三十六歲的團隊成員廖席說,曾有一款特殊性能的「手撕鋼」需要在夏日生產,因為在低溫下可以更好地控制產品精度,團隊成員選擇在晚上回到廠裡加班,從凌晨三點工作到早上六點,只為軋製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隨著「手撕鋼」研發逐步深入,太鋼精密帶鋼公司改變以往客戶下訂單、公司生產的模式,主動參與到客戶設計、共同研發中去。「近年來,新的應用場景不斷湧現,促使我們繼續開發新材料。鋼材研發始終在路上!」段浩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