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基本教育 承鈺
我們平日提到的「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原文出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家裏的糧倉充足,才能顧及到禮儀,豐衣足食,才重視榮譽和恥辱。充飢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要求,這裏不光是充飢,甚至是「衣食足」,意即除了吃得飽,還有一定數目的倉存,這個才是作為動物、作為人類所需要的安全感吧!
生存條件惡劣之下,三餐溫飽都沒有保障,是否就不可以要求他們講仁義道德?如今太平盛世,估計澳門這片土地上沒有人會是天天餓着肚皮,然而大家會認為社會上,大家的要求會降到有幾低?特首所講的放下身段,就純粹是要大家在找工作時不要挑三揀四?還是要大家在日常生活種種選項中不要太期望?在蘭香閣吃一餐是吃,在萬豪中菜廳吃一頓也是吃,會有吃得不飽的嗎?還不是要先問問自己,可以負擔幾多,才要求有多高。
若然衣食足是基本要求,那麼其他的生活舒適、安穩等又如何?日前遇到有家長在討論應否安排子女到補習社,口頭上說的是家長不妨少賺幾個錢,先放下手上的生計,照顧好孩子才算,說這世界以照顧好孩子為重,其他生活又好、食用又好,都可以降低條件。正如有些家長可以狠起心,除了上學以外,補習社當然不用上,但更多的興趣組、學習班亦覺得不需要。在他們眼中,校園及家庭的教育已然足夠,額外的課程等都不過是商人用來滿足貪婪家長的欲望。
到底在衣食足之後,有了免費教育,培育孩子成長、甚至成才,又是否只需要純粹依從校內的那一套?正如大家是否可以放下自己的期望,沒有規定每個人都須要學音樂,懂游泳或會畫畫,小孩子成才與否,亦不限於家長有沒有給他們額外補充,正如你為孩子提供足夠的食物,他們不必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體質亦不見得有太大的分別。然而有沒有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一時之間察覺不到的差距?是否會有更多家長間的爭辯和討論,可以讓我們思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