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聞博見)雍正皇帝與第一道禁毒令 梅青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
溯中華民族禁絕鴉片的歷史,應是虎門銷煙前百多年雍正皇帝下達的禁毒令。
自明朝萬曆中葉鴉片被當作藥品輸入後,逐漸成了害國害民的毒品。清朝雍正年間,鴉片之害與時俱增,引起了眾多有識之士的不滿與憤慨,時任廣東碣石總兵的蘇明良挺身而出,上書朝廷奏請禁絕煙毒。
蘇明良是福建漳州人,生於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青年從軍,三十六歲開始武官生涯,歷任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總兵等職。他任職的地方,都在東南沿海,均屬鴉片氾濫區,耳聞目睹鴉片的販運、禍害,出於對社稷的忠誠、民生的關愛,於雍正六年(西元一七二八年)十一月六日,向朝廷上了《嚴禁販賣鴉片以拯民生以息盜源折》。
摺子首先奏報了鴉片的由來及買賣:洋商以藥材為名,將鴉片販運入境牟取利財。地方無良官員及奸民充當二道販,炮製煙膏,備置煙具,私設煙館,引誘良家子弟吸食。上當者不計其數,成群結隊進出煙館,迴圈遞吸,夜聚曉散,夜夜如是,從無間斷。
奏章繼而陳述了吸食鴉片的無窮貽害:初吸之時,暈迷似醉,身體頗健,淫蕩非為。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脫,百病叢生,苟延殘息,死期日近。又一旦染上毒癮,難以自拔,財帛盡作毒資,多有人家業蕩盡,借貸無門,淪為盜賊,貽害地方,擾亂民生。閩廣沿海及台灣等地所以盜賊蜂發,根源皆在鴉片。
如何禁絕鴉片之害?蘇明良向皇帝獻策:嚴禁洋商私運鴉片入境,堵塞鴉片來路以治本。敕令總督巡撫以下地方軍政大員,凡被告發,或被緝獲的私販鴉片、私開煙館,即將涉案的洋商、船戶、館主、地保、鄰居等,一律從重治罪,並嚴厲懲處失察之地方官。如此則煙害得以驅除,盜賊得以止息,民生得以安定,百姓之命得以拯救。
雍正皇帝接受了蘇明良的奏請,交中樞大臣議定查禁鴉片辦法,逐條過目核准後,於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下達了查禁鴉片諭旨,公告《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處罰條例》:販運鴉片照收買違禁物品例嚴懲,人犯戴上枷鎖,標明罪狀,在街市示眾一個月,然後發配邊境充軍。
若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吸食者,照懲辦邪教惑眾法令,處以監候,即判處死刑後不立即執行,等待會審,或處決或減等發落。
從犯打一百大板,流放三千里外。涉案之船戶,地保,鄰居等人犯,打一百大板,拘禁或服勞役二年。
軍士小吏差役等假託事由索取鴉片的,按贓物的價值照枉法罪懲處。
失察之關卡文武各官,均交部嚴加議處。
雍正皇帝下達的《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處罰條例》,不只是中國的第一道禁毒令,也是世界上第一道禁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