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將先於石排灣打造長者服務圈示范點 冀造15分鐘社區長者服務圈

 【專訪】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昨日稱,明年(二0二六年)將先於石排灣打造長者服務圈示範點,與社服機構合辦長者飯堂,期望打造十五分鐘社區長者服務圈。她又強調政府沒有將養老服務寄託於跨區養老,並沒有想過大規模將長者轉移至內地,政府的跨區養老工作方向是為已在內地養老長者提供更多支援。

 昨日立法會施政辯論上有多名議員關注教育及養老問題。其中,立法議員李居仁建議政府考慮與院校合作,為應屆畢業生推進職場探索計劃;議員陳禮祺關注高等學科專業資格認證及特殊教育問題等。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稱,現時幼兒托額足夠,至於如何再延伸免費教育需作全盤考慮;在推動高等學科與專業資質認證方面,柯嵐稱,首階段將推動高校根據學科開展先導計劃以便學生考取證照,隨後將推動高校修改課程結構,從中加入職業所需模組。

 她又提及,明年教育基金餘暇計劃中將推出職業啟蒙專項計劃,其中包括職場體驗和職業規劃。至於有議員建議讓內地非高等教育學生來澳就讀,教青局局長龔志明表示,當局持開放態度,但強調需要研究清楚及社會共識,包括這些非高等教育學生的監護人或照顧者將以何種方式居留澳門,以及這些學生未來的升學路向等均要考慮。

 立法議員李良汪關注本澳長者院舍規劃的具體方向,並希望養老給付調升機制更科學。議員李靜儀關注醫療財政能否應付老齡化社會,以及醫療人才儲備及培育等。柯嵐表示,政府對家居養老方面著重適老化工作,政府會持續調研不同區分長者人口比例,並相應作出支援服務,她又承認本澳私人養老機構不足,目前輪候長者約有一千八百人,但強調政府沒有將養老服務寄託於跨區養老,並沒有想過大規模將長者轉移至內地,政府的跨區養老工作方向是為已在內地養老長者提供更多支援。她表示,明年將先於石排灣打造長者服務圈示範點,與社服機構合辦長者飯堂,期望打造十五分鐘社區長者服務圈;並將結合本澳實際情況,配合國家「九0三七」理念,即百分之九十家居養老、百分之三社區支持及百分之七機構養老,持續增加日間護理和院舍。

 她稱,二零二八年至二零二九年東區-2的兩個新設院舍將提供約一千零十個床位,屆時全澳名額將增至逾三千七百個,另外亦會在珠海和中山選擇跨境養老試點。另外明年本澳七間高校將提供二百九十三個課程,約九千五百個學額,較今年增加三千個學額,豐富長者學堂及長者文體活動。她又稱,計劃明年(二0二六年)定期到社區舉行「街坊茶座-社文範疇齊齊傾」,屆時核心部門的官員將落區與街坊交流,希望讓市民有更多機會就社文範疇提供意見,亦鼓勵官員多聽民意,相信有助制定政策。

 柯嵐稱,未來亦將優化家居監測和輔具租借計劃,包括分階段豁免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使用者的平安通服務費用,計劃明年優先為八十五歲以上的獨居長者和雙老長者安裝,目標首三年受惠長者達一萬四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