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文化遺產委員會平常全體會議昨日舉行,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大三巴牌坊銅像第二階段修復工作明年(二零二六年)初開展。另文化局今年(二零二五年)計劃提出新一批建議列入非遺清單的項目,涉及二十多個項目,目前已提交文遺會內部討論與參考,待最終審議通過後正式向社會公佈。
文化遺產委員會平常全體會議昨日上午十時在文化中心會議室舉行,會後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梁惠敏、委員胡祖杰介紹會議詳情。梁惠敏表示,文化局於會上分別就「建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項目」「有關被評定的不動產行使優先權」,以及「介紹大三巴銅像第二階段修復工作」向委員作出介紹並諮詢意見。
她又稱,經專家團隊檢查,大三巴牌坊銅像受日曬雨淋、酸雨侵蝕、鳥類排泄物等污染出現銹蝕,其中有銅像亦發現細微裂紋。團隊將深入探究成因,「對症下藥」制定修復方案,首階段聖母銅像修復已於六月完成,第二階段修復工作明年(二零二六年)初開展,主要因臨近旅遊旺季,所以需推遲修復工作。第二階段修復工作即第二層四個銅像的修復工作,但其中兩個未修復銅像存在少量裂紋,需調查裂紋來源究竟是鑄造時的出廠瑕疵,還是後期損害。她強調,這不僅是物理修復,更是對澳門歷史、文化、鑄鐵工藝等的研究。對於網傳聖母像修復後位置偏移,梁惠敏澄清為不實傳聞,又指有關修復過程嚴謹、記錄完備,嚴格遵循科學方法等。
她又稱,文化局今年(二零二五年)計劃提出新一批建議列入非遺清單的項目,涉及二十多個項目,目前已提交文遺會內部討論與參考,待最終審議通過後正式向社會公佈。內容涵蓋傳統技藝類、食品製作類和表演藝術類,包括廣東音樂、土生葡人歌曲、澳門的豬扒包製作技藝等。胡祖杰引述全體委員意見指出,認同第三批非遺清單,認為項目內容豐富,延續第一批、第二批的核心方向。
另外,有傳媒問及《餐飲及相關場所業務法》修改《文遺法》以放寬相關工程限制,梁惠敏回應稱,文物緩衝區重點關注建築高度、體量,非門面裝修,若裝修不影響文物,文化局無需額外給出意見。她又認為不會削弱文物保護力度,反而使保護更精準,兼顧營商與便民需求,已評定文物、風貌街道等仍保持原有保護標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