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者何人)出門便是草  李蕭錕

「草」,意指煩惱,世界雖大,去哪裏找沒有煩惱的地方?只有向自心裏求,自心本淨,當然是沒有煩惱的地方。慶諸禪師所謂「出門」,即「出自性的門」,離開自性,出了自性的門,到處都是草,到處都是煩惱。

禪宗或佛法教義,都認為人只要向外攀緣,就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外境皆是煩惱,只有自性是清淨之地。

慶諸禪師雖然避世混跡於山林鄉野,但並未放棄度眾的初發心,他說「出門便是草。」話頭機鋒隱銳,寓意深厚,出門便是草,便是煩惱的眾生,但要尋求萬里無寸草,萬里無煩惱的眾生,只能從長滿草的腳下起步,只能從到處都是煩惱的眾生的地方度化。

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掃除俗世無明的煩惱,只能從面對俗世無明煩惱開始,「煩惱即菩提」,離開世間,即無佛法,佛法是在煩惱的世間,不在別處。

禪宗站在現世的立場,不懼煩惱、面對煩惱,尋求現世的解脫。「出門便是草」,一語道出,石破天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