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橫空出世」半年 曇花一現還是AI產業轉捩點?

 【香港中通社8月1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黎金良2025年初,中國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其大模型DeepSeek-R1,一夜之間席捲全球科技市場。半年過去,DeepSeek的熱度急速下降,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回顧DeepSeek「橫空出世」之初,其應用程式短短數日內登頂美國蘋果AppStore榜首,讓美國矽谷為之震顫。DeepSeek-R1最令人震撼的是其「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路線。相較於OpenAI投入數十億美元訓練GPT-4,DeepSeek僅以560萬美元的開發成本,在多項基準測試中達到甚至超越GPT-4的性能。這一突破直接挑戰了AI產業長期依賴的「規模定律」──即模型性能與算力投入呈指數級正相關的假設。

 分析認為,DeepSeek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創新的混合專家模型架構、動態稀疏訓練技術,以及優化的數據清洗方法。這些技術讓DeepSeek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仍能實現高效推理,並大幅降低運算成本。這不僅打破了「AI必須依賴巨額算力」的迷思,更為全球AI開發者提供了一條新的技術路徑。

 DeepSeek的成功迫使矽谷重新思考AI的發展方向。過去,OpenAI、谷歌等巨頭依賴大規模數據中心與頂級晶片,但DeepSeek證明,更聰明的工程設計可以大幅降低AI的開發門檻。

 DeepSeek的崛起一度衝擊英偉達股價,使其市值單日蒸發6000億美元,但半年後,英偉達市值已反彈並創新高。然而,DeepSeek的低成本模式仍促使企業重新評估AI基礎設施投資,部份公司開始探索更節能的AI晶片方案。

 英國廣播公司(BBC)10日發文稱,DeepSeek這款突破性應用如今雖然淡出新聞頭條,不再是美國科技圈熱議的話題,但它並未消失。文章提出靈魂一問:DeepSeek震撼市場之後,是否改變了整個AI產業?

 文章認為,DeepSeek的問世是中美AI競爭的轉折點。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初DeepSeek發佈高性能開源大模型以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在AI技術研發、行業應用及生態佈局上均迎來爆發期,並顯著加碼AI投資和佈局。阿里、百度等今年以來更頻頻升級大型語言模型版本,據報華為8月12日將發佈AI推理領域突破性技術成果。報道指,這項成果或能降低中國AI推理對高頻寬記憶體技術的依賴,提升、完善中國AI大模型推理性能和生態關鍵部份。DeepSeek雖然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但其技術正在接入各種應用平台,進入應用層面。

 在上月訪華並首次參加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的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更點名大讚中國AI模型屬「世界級」,例如DeepSeek、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開發的AI模型,中國的開源AI已成為全球進步的催化劑。他感嘆「中國供應鏈是一個奇蹟」,而AI正在革新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