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青少年於京探尋京味文化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九日電】(吳侃、鄭樂其)「走過文脈厚重的北京中軸線,看過京腔京韻的曲藝表演,體驗過精妙絕倫的傳統手工藝。此行的收穫不僅定格在鏡頭裡,也珍藏在記憶中。」來自德國的華裔男孩古若愚十九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當日,由中國僑聯主辦,北京市僑聯統籌指導,東城區僑聯、海澱區僑聯、朝陽區僑聯、石景山區僑聯承辦的二零二五「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北京營閉營。十天裡,來自十三個國家的一百六十名華裔青少年及領隊老師在北京探尋京味文化。

 當老舍茶館京劇彩唱《鬧龍宮》的鑼鼓聲響起,華裔青少年們紛紛舉起手機,將鏡頭聚焦正在耍金箍棒的孫悟空。來自加拿大的十二歲女孩高朵語是個「悟空迷」,她興奮地對記者說:「以前我只在電視上看過孫悟空,沒想到京劇舞台上的『美猴王』這麼威風神氣!」

 老舍茶館是此次夏令營的其中一站,華裔青少年們在這裡飲蓋碗茶,品地道小吃,賞京味演出。京劇、相聲、百年京跤、雜技頂缸、古彩戲法等傳統曲藝表演輪番上演,台下喝彩聲不斷。

 「好驚險!那麼大一口缸頂在頭上,看得我手心直冒汗。」台上,演員在表演雜技《巧耍花壇》,來自葡萄牙的華裔男孩林睿祺看得目不轉睛。他感嘆道:「這缸就像被施了魔法,不管人怎麼移動,它就在頭頂紋絲不動,太神奇了!」隨後上演的古彩戲法《空缸變魚》中,戲法師從觀眾席的桌上「釣出」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金魚,引得全場的華裔青少年驚呼叫好。

 夏令營期間,華裔青少年們沿著北京中軸線遊覽名勝古跡,感受壯美有序、古今交融的城市風貌。在故宮裡,來自西班牙的吳恩德專注地拍攝宮殿屋脊上的小神獸。「它們長得不一樣,數量也不盡相同,回去後我想多學習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探究其中的奧秘。」吳恩德說,以前他看過故宮的圖片和視頻,但親眼看到恢宏的故宮建築還是很震撼。

 「此行中我們還發現了天壇公園祈年殿在白天和夜晚有著不同的美。」美國華裔女孩陳曉雅說,白天的祈年殿莊嚴肅穆,殿內外華貴精美的和璽彩繪讓人著迷。「夜晚當我們遠望祈年殿時,看到了在燈光點亮的一瞬間,它在深藍夜空下更顯得美輪美奐。」

 連日來,華裔青少年們還沉浸式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在一堂陶瓷印篆刻體驗課上,華裔青少年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拿起刻刀,小心翼翼地在印面上雕刻文字和圖案。意大利華裔女孩林恩敏說:「因為陶瓷很脆,力度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會裂口,好不容易我才完成了作品,我會把它帶回去給父母看。」

 「大家先勾勒輪廓,別怕畫錯。」在前門大街的百年老店榮寶齋,老師在教大家繪製團扇。美國華裔女孩王凱琳先將毛筆蘸上淡墨畫了山茶花的輪廓,再用玫紅色顏料暈染,層疊的花瓣在扇面上舒展綻放。她說:「我從六歲就開始學國畫,但畫扇面還是頭一回。扇面小巧,材質特別,下筆要格外精細。以後我還想嘗試更多的中國傳統手工藝,體會不同技藝的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