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經常罵人會快樂嗎?  冬兒

我們公司的洗手間裏,常能聽到一位清潔阿姨的罵聲。她一邊用力刷洗,一邊大聲咒罵:「誰又把紙亂丟!沒長眼嗎?」「這裏髒死了!真缺德!」每次推門進去,刺鼻的味道和難聽的髒話就撲面而來。亂扔的紙杯、滿地的紙巾,配上她憤怒的聲浪,讓人渾身不自在。

的確,洗手間的衛生狀況實在很差,但阿姨這樣日復一日地咒罵,真的能讓自己輕鬆一點嗎?

那些難聽的話語,更像是她心裏積壓的委屈和疲憊無處可去,只能化成利箭射向空氣。每一聲咒罵,不但沒有減輕負擔,反而像在心上又壓了一塊石頭。她罵的是髒亂的環境,更深層的,是她日復一日被忽視的努力──剛擦亮的地面轉瞬又被踩髒,無人看見她的汗水,無人尊重她的付出。這些尖銳的咒罵,表面射向他人,實則更像是對自身困境的憤怒回響,罵得越厲害,心裏的火燒得越旺,自己也被灼傷得更深。

這樣持續發洩,只會陷入一個可悲的循環:越憤怒越罵,越罵越覺委屈,最終身心俱疲,被自己點燃的怒火反復煎熬。這真的值得嗎?

面對令人沮喪的環境,與其讓不滿化為傷人的利箭,不如嘗試更有建設性的出路。與其躲在角落咒罵,不如將指責轉化為溫和的提醒,對弄髒環境的同事輕聲一句:「麻煩你下次把紙巾丟進垃圾桶裏好嗎?唔該晒!」善意往往能換來配合。若問題頑固,不妨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例如「主管,茶水間多放個垃圾桶會不會好點?」或「洗手液快沒了,能及時補充嗎?」小小的改善也能帶來一絲光亮。即使外界難改,我們依然可以守護內心的秩序。當委屈翻湧時,給自己五分鐘在安靜角落深呼吸,讓激蕩的情緒沉澱。每天設定一個微小目標,比如:「今天最少要提醒三位把地方弄髒的同事」,完成後那份小小的成就感,便能夠讓自己快樂起來。

那位阿姨的罵聲,像一面誠實的鏡子,映照出許多人在壓力下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必須看清,罵人如同用污水洗手,只會越洗越髒。它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心靈在抱怨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真正的快樂,源於在混亂中保有尊嚴的定力。它是在一片狼藉中,依然能尋回內心的平靜;是在無人喝彩的角落,依然能肯定自我價值的存在。下一次,當不滿的怒火即將衝口而出時,不妨暫停一秒,問問自己:「這聲咒罵,真能讓我解脫嗎?」或許,當選擇放下傷人的話語,轉而用理解去溝通,用行動去改善,哪怕只是在內心自我鼓勵,也會產生一些工作的動力。這份靠自己贏得的平靜與自我尊重,才是真正踏實、長久的快樂之源。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就像阿姨手中的抹布,它不僅能擦亮骯髒的地板,也可以擦亮灰濛濛的心情,所有人只要願意,都能換一種方式,去消除工作上所受到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