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司警接獲一名內地女子報案,報稱墮「公檢法」電騙,被騙損失逾四十三萬港元。
案情指出,內地女事主在今年九月七日下午,於本澳收到「電訊公司駐澳職員」來電,指她的內地手機號涉發放大量的詐騙短訊,號碼會被停用,要求她報警。電話其後轉線至「上海公安」,對方著她到上海受查。女事主稱暫不便離澳,隨後按指示下載應用程式與「公安」視訊辦案,同時定期報告行蹤。未幾,電話再轉線至一名「檢察官」,傾談一會後掛線等消息。同月中,「檢察官」再聯絡女事主稱可協助「取保候審」,但因案件涉及金額大,需支付三十九萬二千元人民幣作為「保證金」。信以為真的女事主,於九月二十五及二十七日,合共轉帳四十三萬多港元,到指定的香港及澳門銀行帳戶,之後再等消息。直至前日(十月三十一日),女事主看到司警的反詐騙宣傳,手法與她遇到的類似,懷疑受騙於是向司警報案。
提防假冒旅行社專頁以免誤墮網購騙局
近日鄰近地區發生多宗假冒旅行社代訂旅遊產品的騙案,騙徒先在網上社交平台假冒知名旅行社開設專頁,並以廣告方式發佈帖文,訛稱有各種折扣優惠(如「買一送一」、「限時特價」等)出售機票、酒店,吸引市民點擊廣告帖文,點擊後將跳轉至通訊軟件進行聯絡,而騙徒會以支付訂金或全額費用為由,誘騙市民轉賬至訛稱是屬於該「旅行社」的銀行賬戶,藉此騙取金錢。
節假日在即,不少市民會選擇出遊歡度假期,司法警察局反詐騙協調中心呼籲市民:
一、訂購旅遊產品應向信譽良好的機構並循官方途徑(官網、親自前往)進行交易,切勿盲目相信遠低於市場價格的網上平台廣告;
二、如需透過網上進行轉賬或信用卡交易,必須小心核對相關交易內容,包括交易商戶名稱及帳號、交易金額,以免被騙徒魚目混珠、以假亂真;
三、如有懷疑,可使用司警局「反詐程式」查核相關資料的風險指數,又或致電防詐騙查詢熱線八八00七七七七或報案熱線九九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