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D)為何月有圓缺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寫的一首詞中有這樣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可稱是詞中佳句。
月有圓缺,誰人不知。為甚麽太陽沒有圓缺,而月球有呢?因為太陽是自己發光,而月球卻不會發光。月光是反射太陽照射到月球上的光。觀察過月食的人都知道,月全食就甚麽光也沒有了,那是因為月球正好進入地球的陰影內。如果是月偏食,則是月球的一部分進入地球的陰影內。這就是太陽光照射月球產生月光的最好證明。
除此之外,我們發現月球在農曆月中總是天天發生變化。月初是鐮刀狀,稱之為新月;月中是圓圓的,稱之為滿月或望月;而到了月末又變成船狀,稱之為殘月。月球模樣的變化,是因為月球繞地球轉動,太陽光照射到月球上的方向與我們人類觀察月球的視線之間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總是在不斷地改變,就好像我們坐在火車上看一座山,火車不斷前進,我們面前的那座山的形狀也在發生變化。
月球繞地球一圈就是農曆一個月,也是月球變化的週期。初一,月球被太陽光照射到的半面正好背向地球,我們就看不到了。月半,太陽照到月球的半面正好朝著地球,所以我們就看到望月。然後又慢慢地變小,最後又看不見了。月球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資料來源:《十萬個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