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疫情下的樂壇 風雲

兩年多的疫情影響,澳門樂壇受到很大的衝擊,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演出大量地減少了,外地樂團或名家不能來澳,而本地的演出也因為防疫的問題,應減則減,即使能夠勉強演出的,也限制了入場人數,這對澳門樂壇來說,其實是進入了一個困難時期。

不過隨著澳門的疫情得到控制和緩解,澳門的音樂界人士也做積極努力地創造條件,安排了演出和活動,相對鄰近的地區來說,情況是要好很多了,兩年多的疫情影響,澳門的音樂文化活動,也為市民帶來了鼓勵和喜悅,使大家的不安和無奈情緒得到舒緩,成績也應肯定。

世紀性的疫情,澳門的民生經濟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政府支出增多,收入都是大幅降低,節省不必要的支出是一定需要了,兩個政府轄下的樂壇也進行了改組,據說是希望使資源成本運用更加合理,而政府也鄭重聲明改組後兩個樂壇的演出業務不會受到影響,水準也不會降低,且看看今後的成效如何。

另一個對本澳樂壇影響甚大的問題,乃是對民間社團的資助,政府為了節省開支,這兩年市大大地縮減了對民間社團的資助,以往可以向多個政府部門申請,如今只能有一個途徑,有關音樂演出的,通由新成立的文化發展基金來負責,由今年開始就進行運作了。

澳門作為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也定位在國際式的休閒度假之地,自從回歸以來,各種不同的慶典活動輪番上場,百花齊放,樂壇一片熱鬧,當中民間社團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所有的大型活動,無論是戶外戶內,風格不同的演出,民間社團的參加及支持,為澳門小城增添了無限色彩!

據說今年的民間音樂社團資助已陸續發放,很多社團的反映都是說金額和專案都減少了,這個情況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共度時艱是應該的,但有關人士卻指出,發展基金在通知中所列的理由很多都是理由不充分和牽強,使到很多團體原本希望有所改變的想法落空,均說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和幫助,也望該委員會真能按實際情況考慮,合理和公平地分配資源,多聽意見,增加溝通管道,使到澳門樂壇真正能在疫下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