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風情)高粱小城的「高粱夢」 張力元

 山東濰坊高密市是傳統的高粱種植區,高粱是當地人的「老朋友」,現在成了旅遊新業態的「代言人」。

 筆者在紅高粱影視城看到,地裡的高粱長得比人還高,前來研學的孩子興奮地仰著脖子拍照;在紀念品商城,用高粱製成的茶、啤酒、醋、糖、麵條應有盡有;在紅高粱劇場,根據影視作品《高粱紅了》改編的演出每天上演四場,觀眾可以在劇場內任意選擇觀賞視角,也可以邊走邊看……

 這個國慶假期,高密日均接待遊客量過萬,遊客多數來自山東省內的濟南、青島等地,以自駕遊為主。

 青島遊客劉智勝就是其中之一。在劉智勝的記憶裡,秋日高粱莖稈直立,頂端的紅穗大得像掃把。「這次特地帶孩子來看看高粱,希望孩子能對土地有敬畏之心,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劉智勝說。

 近年來,借助《紅高粱》電影、電視劇拍攝場景優勢,十多個攝製組先後到高密取景,「文學+影視」「文學+演藝」的帶動效果越發明顯,「高粱小城」的名氣越來越大。

 不僅如此,高粱元素還融入了當地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在傳承中得到創新。紅高粱影視城講解員鞠炆杉說:「高粱秸稈畫和高粱扎製品是備受遊客喜愛的伴手禮。匠人通過刮薄、抽絲等多道工序,既保留了高粱本身的光澤和質感,也讓高粱稈有了新的價值。」

 在高密市姜莊鎮聶家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聶家莊泥塑」傳承人聶鵬用礦物質顏料調出高粱穗和高粱葉的顏色,並將這兩種顏色大面積用於創作。

 「高粱葉圖案是傳統泥塑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徵生命力。」今年三十一歲的聶鵬說。聶鵬製作的泥塑常以生肖為主題,配有精緻彩繪。一手端著泥塑的「頭」,一手牽著「尾」,來回推拉,還會發出「咕嘎咕嘎」的聲音。

 現在聶鵬一有空就在直播平臺上介紹家鄉的風土人情、展示泥塑的創作過程,吸引大量網友在線購買,每場直播能收入千餘元。

 當地人感嘆,有人種高粱,有人「鼓搗」高粱,與高粱相伴的日子總是分外踏實,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