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擬在鄰近鬧市羅湖的沙嶺建超級殯葬城 議員籲應配合灣區發展促重新規劃

 【香港中通社四月九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劉俊杰)香港特區政府於二0一二年提出在香港北區邊境地帶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近日有消息指特區政府擬將議程再次提交特區立法會,以完成該項目的興建,引發深港兩地居民熱議。香港立法會內有不少議員認為,沙嶺位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建設規劃應配合大灣區未來發展。

 長久以來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香港火葬場及骨灰龕數目供不應求。因此,特區政府在二0一二年提出,在鄰近羅湖口岸的沙嶺未發展地區興建「超級殯葬城」,內中包括三十座殯儀館、十座火葬場及二十萬個骨灰龕場所,預計在二0二二年完成。

 「超級殯葬城」位處深港邊境地帶,距離深圳市不足三百米,多年來不時有深圳居民反對;近日事件再次引起深港兩地居民熱議,認為一河之隔已是繁華的羅湖市中心,另一邊不該興建墳場這類設施。

 對此,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四月八日回應指出,以前北區是較偏遠地方,所以很多市民不願意在市區見到的東西就放在北區,這是歷史角度,不是個人或者官員看不到。十年前大家都沒看到粵港澳大灣區會提升至國家經濟規劃的層面。

 她強調,我們不是故意,明知道有一個很好的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個我們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努力中的口岸經濟帶、有一個我們很想建設的「一河兩岸」的創新科技園,我們不是知道有這些後仍然規劃或許不太受歡迎的項目在那裡,而是它有其歷史過程。

 不過,多名立法會議員八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沙嶺「超級殯葬城」位處大灣區中心地帶,也是深港兩地窗口,長遠對於香港與大灣區、深港融合至關重要;建議特區政府主動與不同持份者協商,取得沙嶺長遠發展與殯葬設施需求的平衡。

 「規劃到現在經過太長時間,時移世易就該因時制宜。」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當年規劃時沙嶺兩岸的確是荒蕪的土地,但如今深圳高速發展已遍佈高樓大廈,特區政府亦需重新規劃;香港創科、再工業化用地仍不足,若沙嶺發展與創科相關的商業區,以創造就業及打造新經濟,相信對整個大灣區發展都有好處。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指出,在深港融合背景下,羅湖區是大灣區心臟地帶;建議特區政府在發展北區經濟外亦需有「北區大都會」概念,在經濟、物流、創科及旅遊等方面做出全面規劃,完善並整合北區資源,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將沙嶺、河套、沙頭角等極具價值的邊境地區加以善用。

 「當年大灣區概念還未形成,選擇沙嶺興建殯葬城可以理解。」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隨著口岸經濟來臨,沙嶺這麼關鍵的土地似乎不該浪費作為殯葬城;不過,無論改建作何用途,仍需拿出解決方法達到雙贏,既能妥善運用寶貴的土地,亦能解決殯葬設施需求。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指出,十年前特區政府規劃該項目是為了回應社會對殯葬設施的需求,不過時至今日北區已成為香港面向深圳、大灣區的窗口,應重新檢視當年規劃,主動與不同持份者溝通後取平衡;若未來不興建殯葬城,從長遠看來應發展口岸經濟,融合未來大灣區發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認為,特區政府在規劃上仍需慎重考慮,除了在大灣區中心沙嶺興建大型殯葬設施,同樣在全港最大的和合石墳場附近也擬建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把陽宅和陰宅放在一起」,希望沙嶺計劃會暫緩或調整。

 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既然社會各界對於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有不同意見,特區政府應先回應並解答社會疑慮,是否有其他的代替方案;或考慮加建其他地區現有的殯葬設施,將沙嶺殯葬城轉移後改建其他設施。◇

 

 ◎ 香港特區政府於二0一二年提出在香港北區邊境地帶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近日有消息指特區政府擬將議程再次提交特區立法會,以完成該項目的興建,引發深港兩地居民熱議。香港立法會內有不少議員認為,沙嶺位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建設規劃應配合大灣區未來發展。長久以來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香港火葬場及骨灰龕數目供不應求。因此,特區政府在二0一二年提出,在鄰近羅湖口岸的沙嶺未發展地區興建「超級殯葬城」,內中包括三十座殯儀館、十座火葬場及二十萬個骨灰龕場所,預計在二0二二年完成。圖為四月九日拍攝的「超級殯葬城」位處深港邊境地帶,距離深圳市不足三百米,多年來不時有深圳居民反對;近日事件再次引起深港兩地居民熱議,認為一河之隔已是繁華的羅湖市中心,另一邊不該興建墳場這類設施。(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