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偶然(上)  過客

 萬神殿又名先賢祠,座落巴黎左岸拉丁區聖吉納維夫高地中央,四周環繞着第五區市政府、法學院、聖吉納維夫圖書館、聖艾蒂安教堂、亨利四世高中等中古建築群,前方斜坡盡頭是盧森堡公園。

 萬神殿外表莊嚴宏偉,這座新古典主義的羅馬式建築長110米,寛84米,圓頂重達17000噸、高83米的龎然大物,佔盡風頭。教堂設計本來命名為聖吉納維夫,但事與願違,教堂從1764年動工到大革命爆發翌年的1790年才建成。其時執政的共和黨人將這座建築改為共和國的祠堂,法蘭西的名人如雨果、盧梭、伏爾泰、大仲馬、居里夫人等皆長眠於此。依其功能,先賢祠的稱謂較為貼切。

 在先賢祠的左後方,亦聳立着聖艾蒂安教堂。論資排輩比先賢祠歷史更悠久,内外觀造型精考。教堂正面門頂構造獨特,以三層呈現。下層為宗教故事,中上層為圖案。

 教堂裏葬着法蘭西第一個受洗的王帝及其王后,因為是第一個皈依天主教的王帝,所以在歐洲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還有就是封聖的聖吉納維芙(SaintGeneviève)。衪是巴黎的保護神,亦是國家憲警的護身符,作用有如中國民間的關二哥。

 由於前身為教堂及修道院,佔地面積與先賢祠相約,後來城市發展需要開路,而將之一分為二,修道院成了現在的亨利四世高中。教堂内存放紀念石棺,裏面只是衣冠等紀念物,因骸骨在大革命時被置於廣場上燒成灰燼,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骨灰也被丢入塞納河。

 吉納維芙能被封聖,當然與她將自己一生獻给宗教而成為聖女有關,最重要的是她做了一椿改變巴黎命運的事情。

 時間要推放到公元五世紀。吉納維芙、王帝克洛維斯(Clovis)與王后克洛蒂德(Clotilde),都是那個年代的人物。法蘭克人生息在呂特斯一帶,這個是巴黎的舊稱,到五世纪末才改稱巴黎。

 話説公元451年某天,忽傳來消息,當時令人聞風喪膽、殺人如草芥般的蠻人正向巴黎方向而来,頓時氣氛緊張,大家惶恐不安。特别是男生們正思量如何逃命,唯獨吉納維芙沉着應變,號召女生們不要逃亡,要作好準備,堅守巴黎,男生們見此亦自覺慚愧,留下共渡危難,期間更告誡各人向上帝祈禱,尋求庇祐。

 結果是蠻人過門不入,轉向東方而去,危機解除,吉納維芙亦成了大家的英雌、之後巴黎的保護神。是否法蘭克人的虔誠打動了上帝?

 自春秋至東漢,歷朝擾北疆者,皆以匈奴為主,長城即為其而建造。至西漢武帝將其主力擊潰而轉弱,及至東漢末期為鲜卑所瓦解,部份從眾歸順融入中華,史稱南匈奴,部份向西流亡輾轉到達歐陸,成為首批來自亞洲的移民,扎根歐羅巴。

 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至公元五世纪成就了一位名揚四海的單于‧亞提拉(Attila)。除統率一衆匈人外,更降服了數個日耳曼遊牧民族,納入旗下。即現今德國、中歐及斯堪的維納亞半島等民族的祖先,盛極一時。

 亞提拉雖英年早逝,但全盛時期領土範圍從里海到大西洋,多瑙河至波羅的海。包括現在的德國、中歐、巴爾幹半島、烏克蘭等遼濶領土,成為在歐洲大陸與東、西羅馬帝國鼎立的強權。

 軍事上以優勢兵力將東羅馬帝國置於股掌當中,迫令其割地賠款,年年進貢。與西羅馬帝國亦戰亦和,差一步之遙,將西羅馬滅頂,改寫歐洲歷史。◇

 ﹝附註﹞圖片來源:pariszigza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