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講壇」回應消費券

 【專訪】政府於上月中公佈電子消費優惠方案,引起社會不同反響,不少市民批評方案不僅複雜,迂迴,亦無助於低收入階層及弱勢群體,不同團體亦紛紛收集市民簽名,建議直接派發消費卡的方案以符合市民真正所需。政府後來表示充份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將對電子消費券方案作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消費計劃將如何優化,如何平衡刺激消費與市民實際所需,更加符合民意等問題,都值得探討。

 由民眾建澳聯盟,澳門匯賢社昨日舉辦「民眾講壇」邀請政府相關部門代表,業界人士,時事評論員,社團負責人及市民等參與,就相關問題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意見。

 特區政府今次擬在新一期的消費補貼計劃投入逾五十億澳門元,聲稱改變前兩期經援直接派發消費卡的方式,採用以「先消費,再優惠」「三倍核銷」的方式進行,預計將拉動三倍消費。但有意見認為,相關計劃繁瑣難懂,不僅不貼地,且若採用優惠券「三倍核銷」,遞增得益的方式,使得優惠力度縮小,弱勢社群難以享受消費優惠,市民受益過程曲折,變相加重了居民的消費負擔,甚至會推高通脹等問題。

 對於如何優化消費計劃,有意見認為應該效仿上一次直接派發五千元消費卡;亦有認為應該採取立減方式,調整「三倍核銷」規則,延長十五日優惠使用期,以不同額度分級槓桿,加大對基層居民的照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