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廖澤雲與崔世昌聯合提出關於「發揮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核心城市功能,加快推進大灣區西部城市的合作發展」的提案。全文如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其他七座城市充份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經濟支撐帶。
大灣區內部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灣區內的生產總值、進出口總值、工業增加值、航空客流、鐡路客運和港口輸送量等都主要集中在灣區東和中部。目前這種不平衡的格局,將影響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和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帶動能力。
為發揮澳門作為大灣區西部唯一核心城市的引擎作用,促進澳門特區與灣區西部城市的合作發展,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灣區西部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的鐵路、航空、港口、公路設施,大部份都集中在東部地區。目前澳門特區政府已決定興建輕軌橫琴線,以連接內地的城軌及高鐡網路,為大灣區西部區域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創造了一定條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深化做好大灣區西部的交通規劃,將西部的珠海、中山、江門、肇慶四個城市的各種交通網絡貫通串連,加快推動「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的目標,充份利用澳門國際機場的優勢,讓灣區西部連接粵西跟海南、廣西等省份,構建「一帶一路」的交通樞紐。
二、加強灣區西部城市的產業合作發展
建設大灣區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充份發揮各區優勢,加強政策協調和規劃銜接,優化區域功能佈局,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建議加強澳門與大灣區西部城市的產業合作,尤其在旅遊業方面,聯手打造旅遊線路,開拓客源市場,深化旅遊培訓,達到資源互補、客源互送、市場共用。同時,充份利用澳門的「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角色,為有意在葡語國家投資並尋求合作夥伴的內地企業提供服務,鼓勵和引導兩地企業展開合作,研究共同組織前往「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推介和尋找商機,攜手「走出去,引進來」,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三、加強文化交流合作
澳門具有「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優勢。加強澳門與大灣區西部城市的文化合作,將為灣區整體建設提供更強的人文支撐,更有利於說好當代中國故事,宣揚「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故事。建議澳門與大灣區西部城市建立恒常的文化協作機制,共同保護、宣傳、利用好區內的文物古跡、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支持、弘揚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美食等代表性文化。同時透過澳門中西多元文化的平台作用,將葡語系國家和澳門的文化交流成果推廣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推動大灣區與葡語系國家的文化經貿交流合作,形成互動效應。也建議加強澳門與西部城市青年的文化交流,開展相關的愛國教育,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
四、推進社會服務的共建共用
建設大灣區其中一個戰略定位是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時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條件。
人員自由流動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目標,實現這目標的重要前提是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的跨境保障。建議利用大灣區西部城市土地資源、物價低廉的優勢,大灣區西部城市與澳門特區政府協商,共同探討為澳門居民在西部城市養老提供配套、制度性的保障,特別是探討「福利跟人走」的模式,方便有需要的長者異地養老。西部城市和澳門特區可合作探討如何提高社會保障措施及福利政策的跨境可攜性,方便澳門居民率先在西部城市享用相關社會保障及福利,尤其是在內地享用澳門的醫療福利措施。也建議西部城市與澳門特區探討為在澳門工作、生活的內地居民提供原籍城市應享有的社會保障及福利措施,為內地居民來澳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