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鑒三百年 東西方瓷都借「展」跨時空對話

 【新華社南昌一月二十日電】(記者袁慧晶 李子健 顧天成)盤撇口、淺壁、塌底、圈足,通體青花裝飾,盤心繪花鳥紋……日前,在江西省博物館,一件明萬曆年間由景德鎮民窯生產的克拉克瓷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一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日,「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的收官展在江西南昌舉辦,八十七件(套)中外瓷器文物共同講述三百年間中國瓷器走向世界的故事。

 克拉克瓷在明末清初外銷瓷中頗負盛名。「克拉克」一詞源於十七世紀歐洲人對葡萄牙航海大帆船的稱呼,由這些大帆船運載到歐洲的大批中國青花瓷器被稱為「克拉克瓷」。它們最早由景德鎮生產,裝飾、紋飾、格局具有外銷元青花的遺風,一度暢銷歐洲。

 「景德鎮是中國的千年瓷都,梅森是歐洲制瓷工業的發源地,這次展覽是東西方兩個瓷都的一次深度對話。」江西省博物館館長葉蓉認為,收官展選擇在中國瓷都景德鎮所在的江西省舉辦很有意義。

 明清時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以景德鎮瓷器為代表的中國瓷器逐漸進入歐洲人的視野。東方瓷器在歐洲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和商業價值,歐洲各大王室在收藏東方瓷器的同時,開始研發燒製自己的瓷器。

 十八世紀初,煉金術士伯特格爾破解了製瓷秘方,研製出了歐洲本土的硬質瓷,他稱瓷器是新的「白金」,這也是「白色金子」一說的由來。一七一0年,德國梅森建立了歐洲第一家瓷廠,在此後三百多年中,梅森瓷器成為歐洲第一名瓷,梅森也因此獲得「歐洲瓷都」的美譽。

 德國杜塞爾多夫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館長丹妮拉.安彤寧在線上致辭中說,在歐洲的博物館中仍可以感受到亞洲尤其是陶瓷之國──中國的影響力。梅森瓷器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安雅.黑爾說,中國瓷器對梅森瓷器的著色、圖案、形狀等產生了諸多影響,激發了很多歐洲瓷廠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