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天地)失敗作  吃貨

遇挫折時,指尖就在鍵盤上自動導航,搜尋各種失敗後的料理現場,試着用最廉價的方式說服自己,世上仍有某人停在某個角落發愁,而他或她的現況,比我當下遇見的糟糕百倍。那些噴灑在牆上的醬汁,面目全非的高級食材,炸裂的廚具,還有化成黑碳的派對大餐……網絡上有着千萬張梗圖,看着就很治癒。把他人的不幸熬成補湯,然後痛痛快快一口喝掉,這並不道德,我知道的,但這確實見效。

能會心一笑的,大概都是因為有所共鳴。打從十歲左右獲准走進廚房,每次開火,就注定了失敗將成為常態。打翻的油鍋,摔碎的盤子,還有為了調製神祕醬汁而報廢的煎鍋,那些黑掉的歷史就這樣沾在鍋底;擦不掉的痕跡,都是為了提醒自己,犯錯可以,但不能重複。多年來,下到鍋裏偷偷嘗試的實驗品不少,有喜出望外的,當然更多的是倒人胃口。

親手煮壞的食物,最終要由自己消化,這都是從母親身上學來的。身為家裏的掌勺人,母親總希望在飯桌上給家人帶來驚喜,當中確實有喜,也有驚。待全部人都放下碗筷,母親便開始自我檢討,自嘲幾句後,便把新菜式端進廚房,後來我才發現,她拿起了筷子,一口一口將不受歡迎的失敗作統統吃掉。母親的廚藝經常被親朋好友稱讚,但背後到底吃了多少頓教訓,大概只有她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