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村戰「疫」聲中忙復工  呂夢琦

 初春,山西省武鄉縣嶺頭村到處空蕩蕩的,大喇叭裡反復播放著加強疫情防控的提醒。村頭,一條繩子攔住了進村的去路,兩個村民正在值守。

 這裡並未受到新冠肺炎襲擊,但防控力度一點也不鬆懈。

 一路上,記者多次出示介紹信、測體溫,在經過3道關卡後,終於走進了村民魏寶玉家中。這位瘦小的農民正在打包即將發貨的小米,偶爾手機鈴聲響幾下,提醒他又有新訂單。

 屋外冷冷清清,屋內卻熱力湧動。

 在這個188戶人家的小山村裡,有60多戶人家在手機上開微店賣土特產。連日來,他們在戰「疫」聲中陸續復工,開始為新的一年奔忙。

 「我已經接到了好幾筆訂單,廣東和北京的都有。」魏寶玉把打包好的小米裝進紙箱,透過口罩說:「我去年掙了7萬多元,可不賴。」

 49歲的魏寶玉個頭不高,是2014年嶺頭村第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已脫貧,搖身一變成了武鄉縣「十大微店創業人物」。

 嶺頭村以小米聞名,有300畝種植基地。這些以前每斤4元錢賣不出去的小雜糧,隨著村民們的微店日漸興隆,身價已經漲到了每斤10元錢。

 變化始於2016年。

 武鄉縣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電商扶貧,給貧困戶免費提供培訓。嶺頭村分批組織貧困戶到縣裡學習開微店,走上了「小米加電商」的脫貧路,當年就整村脫貧。

 「我是12月開的微店,一個月掙了1萬多元。」魏寶玉說。

 60歲的郭晉平也是微店脫貧戶。這位農村婦女只上過小學三年級,培訓時拼音都不會,如今卻直播帶貨、拍短視頻等樣樣精通。一年少說也掙5萬多元。」她說,苦得了一時,才能甜得了一世。

 1968年出生的張小曉是微店開得最大的,一共有46種土特產。雖然她的老伴重病幹不了活,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可一個微店就能帶著全家人奔小康。

 「一年能掙10萬多元,可別小看農村婆姨。」她說。

 嶺頭村去年的參觀人數達到了8000多人,大多數是前來學微商脫貧的。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堂說,村裡新種了200畝艾草,兩年後村民的微店裡將增加各種艾草製作的商品。

 陽光下,一塊塊「扶貧創客小院」的牌子分外醒目,不時有幾名帶著「防疫抗疫」紅袖標的村民從旁邊走過。村外的谷子地已全部機耕完,散發著泥土的清新。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沉寂,如今到處充滿生機。

 「疫情是給村民的微店造成了一些影響,但和貧困比起來並不可怕,冬天再長,我們的梨樹也會開花的。」張玉堂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