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母女繡娘傳承指尖藝術

 【新華社南寧一月十八日電】(記者朱麗莉)「守正創新,傳承發展。清花繡坊定不負大家的期盼!」這是廣西侗族女孩覃桂珍的新年心願。

 九十後的覃桂珍,出生在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她的家鄉,位於湘桂黔三省交界的山區,正是中國侗族人口分佈較為密集的地方。

 三江侗族地區,有著許多古老而別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藝,融合了剪紙和繡花技藝的侗繡便是其中一種。婦女刺繡是常見的手藝,在母女間代代相傳。她們憑著一把剪刀、一張紙,將各種紋樣剪刻出來,粘貼在布料上,然後繡出精美圖案,裝飾衣服和織品。

 覃桂珍的奶奶是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母親韋清花的刺繡手藝也是遠近聞名。耳濡目染中,她從小便拿起了繡花針。

 長大後覃桂珍赴南寧讀書,畢業後留在城裡工作。然而,在外短暫工作後,她最終離開繁華的都市,回到家鄉與母親幹起了刺繡。「慢慢地我覺得自己是個戀家的孩子,就想待在媽媽身邊。」

 覃家的清花繡坊以母親的名字命名,繡坊展示了許多侗繡手工作品供遊客觀賞、選購,還經常開辦刺繡培訓活動。平日閒時,覃桂珍喜歡坐在一張長桌旁安靜地刺繡。

 背帶蓋、腰帶、衣服、頭飾……傳統侗繡產品豐富多樣,兼具觀賞與實用價值。覃桂珍也開始嘗試侗繡文創產品,推出了融入侗鄉特色圖案的紅包袋、抱枕、床席等日常用品,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侗族刺繡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得到多方重視,先後被列入自治區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江縣打造了「侗繡傳承基地」,將刺繡引進課堂。當地還建立對外銷售網絡,拓寬了侗繡產品市場。

 「前段時間我們完成了一個刺繡項目,耗時近兩個月,繡娘們利用空閒時間靈活就業,有的最高獲得了近七千元的酬勞。」覃桂珍說,為了更好推廣侗繡文化,清花繡坊引進了兩台繡花機,機繡為產品製作提高效率,滿足了文旅市場的大量需求。

 覃桂珍家的老宅在同樂鄉,那是一座四層高的侗族磚木結構樓房,多年前家人將其改造成為「侗繡博物館」。館內展出了大量精美作品,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這很好地展示了侗繡文化,也讓大家切身領略三江侗鄉指尖藝術的魅力,達到保護、研究和傳承侗繡遺產的目的。」擔任博物館副館長的韋清花說,同樂鄉全鄉有百分之八十婦女會製作精美的刺繡。

 這幾年,韋清花和繡娘一起,到英國、韓國等多地演示侗族刺繡,精湛的技藝廣受好評。作為民族刺繡藝術的瑰寶,侗族刺繡曾亮相中國─東盟博覽會及諸多國際旅遊展等平台,如今產品漂洋過海,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國際名聲日益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