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思考大灣區城市聯合申辦亞運的可能性   喬捷

二零一零年廣州就曾主辦第十六屆亞運,辦賽水平有保障,重點是當年廣東多個城市亦有給予支援,協辦了一些項目,當地的體育單位有過經驗,香港還在北京奧運時支援過馬術項目,加上港澳兩地也曾主辦過東亞運,配合上辦賽人才和「一國兩制」中的兩制之利,很多事情都可以如虎添翼。

最近留意到賀特首在參選政綱中曾提出,他和團隊「將繼續支持體育事業發展,推動在澳門舉辦更高級的體育賽事,加大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度」,對此我是有期待的。近兩年,也不難發現澳門成立了兩支職業球隊,為了解決場地問題,都在澳門和珠海、中山進行主場比賽和訓練。兩小時生活圈裏頭,城市和城市間充分合作,因為比賽的關係各城的人員流動更為頻繁,至此也就更能實現民心相通,加快融合互補的作用了。

若說澳門不牽頭申辦亞運,我覺得中山、深圳方面牽頭就很有亮點,長遠而言舉辦這樣一次大型綜合賽事也絕對是地區發展良機,而且籌備時間也相當充分。二零一零年,那時候因為參與了亞奧理事會的媒體委員會專家團,要考察當時廣州亞運所有新聞服務設施,於是走訪了廣州、以及其他廣州城外的分場館,當年佛山、東莞兩個今天的灣區城市也有協辦比賽項目,汕尾、從化也有參與,換成以大灣區城市群名義聯合申辦亞運,也不過就是出師有名,出師更有型而已,操作起來其實都已有經驗可以借鑑。反正,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又有甚麼分別,周星星是這樣說的。作為體育人,又是澳門東亞運組委會帶大的孩子,心裏有個辦運動會的夢,應該不難理解吧,想想總可以吧?無論如何,融入灣區對澳門是一個機遇,我覺得在體育發展這方面,是沒有誇張、實實在在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