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交通運輸業總商會理事長、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凌世威表示,過往形成「的士亂像」的成因包括法規漏洞多、政府乏監管、牌照成本高等,在法規修訂、監管加強下,應推行免底價、「牌照公司化」門檻低且透明度高的引入多競爭機制,求取的士業服務良性競爭的格局。
凌世威表示,由於歷史及當初的政府財政來源少等因素,澳門在回歸之前基本上推行的士牌照有底價競標的單車牌照及有底價的公司牌照(僅有過一家)模式,且由於單車牌照為主,監管上難免有困難有漏洞。並且,由於單車牌照競投的底價,自然而然地轉嫁為車租,故也就造成的士司機必須承擔營運成本的壓力。因此,在法律有漏洞、監管乏力情況下,少數司機在違規成本低情況下濫收車費以增加收入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凌世威建議公司牌照方面形成競爭格局。他稱,目前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在的士牌照方面實施「公司競標」模式,這對於加強的士的監事無疑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為了形成免底價且具良性競爭的格局,建議政府進一步增加「公司化」競標透明度,同時適度放寬「公司車輛數量」的下限門檻,爭取澳門社會至少有兩、三家的士公司或電召的士公司。
他同時建議加強「公司化的士經營」的監管。他稱,在特區政府實施職業司機不輸入勞工政策的前提下,的士司機缺失是不爭的事實,「公司化運營」難免就會出現兼職司機等情況。因此,加強相應的安全監察、守法監察等工作很有必要。
凌世威希望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在推行「牌照公司化」政策的進程中,同時注意到的士車輛運營安全、司機自覺循規蹈矩的監管,力爭令的士營運質素能配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