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黃鶴樓復原展出

 【新華社武漢十二月十日電】(記者馮國棟)「中華名樓」黃鶴樓前身是何樣貌?國家5A景區黃鶴樓景區管理部門根據古代繪畫、歷史照片等文獻記載,採用中國傳統木結構建造技藝,按比例高精度復原了宋、清時期黃鶴樓的不同形態。復原件日前在黃鶴樓面向遊客展出。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史上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就被毀七次。為展示黃鶴樓千百年興衰歷程以及它所體現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相關人員對歷史文獻上的宋、清時期黃鶴樓形態進行了立體還原。

 複製品位於二樓展廳。據武漢市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至宋代已發展成建築群。宋代黃鶴樓整體佈局嚴謹,主次分明,錯落跌宕又渾然一體。主樓每層翹角重檐,梁柱、圍欄等細節精緻。宋代黃鶴樓在戰爭中被毀。清代黃鶴樓為三層建築,形態奇特壯麗。十九世紀末,清代最後一座黃鶴樓毀於大火,只有攢尖銅頂留存下來。這也是歷代被毀黃鶴樓留存至今的唯一構件。

 如今的黃鶴樓位於長江南岸、蛇山之首,在清代殘存結構上重建,於一九八五年建成開放。現代黃鶴樓汲取了歷史精粹又彰顯新的特色,是國家5A景區和武漢地標性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