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上的「雲端架線工」  高晗

 雲端上架設輸電線路有多辛苦?看看在24米高鐵塔上工作的楊昌林就知道了。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施工作業區,夾雜著細小雪粒的強風吹著他黝黑的臉龐,像冰串一樣的鼻涕下,是他大口喘著的哈氣。

 11月底,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已被白雪覆蓋。天還沒亮,楊昌林就和工友去往施工現場,他們要做的,是在高山與峽谷之間架設一條通往崑崙山深處的輸電線路。

 今年7月,總投資1.09億元的瓦恰-馬爾洋35KV輸變電及配套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建成後,將以大電網延伸方式解決中國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3個行政村、194戶人的缺電難題。

 作為高空作業者,37歲的楊昌林每天都要數次爬上「冰封」的鐵塔。為了方便作業,爬上鐵塔後,他換上薄手套,搓手和哈氣,以保持手指靈敏度。

 「在高原環境下,連走兩步都要大喘氣,更別說爬高塔了,這要放到平原,也就是一口氣的事,現在中途卻最少需要休息一次。」楊昌林說。

 為了趕在12月24日通電,楊昌林和工友每天都會在施工現場吃午餐。「每次吃飯都要和時間賽跑,吃慢了,風就會把飯菜吹涼了。」

 在氧氣含量只有平原70%的高山峽谷架線,施工現場負責人蔣小剛最清楚其中施工的難度。「工程近80%都是拐角,還需要翻越兩處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最高海拔超5000米,落差極大,工人施工不僅要面對複雜地形,還要小心隨時可能有的落石。」

 「我和工友都來自四川省,能吃苦,雖然這裡常年颳風、沒有信號,還有令人窒息的高原反應,但待的時間久了,我們也能習慣。」從事高空作業近20年的楊昌林說。

 隨著工程項目不斷推進、轉換地點,楊昌林和100多名奮戰在高原上的勞動者就像天空中遷移的候鳥。從事有一定危險性的工種帶給他們豐厚的收入,但背後卻是遠離妻兒、背井離鄉的苦楚。

 「我們都是一年回一次家,賺的錢基本都給家裡寄去,以彌補常年在外對家人的虧欠,尤其是兩個沒有成年的孩子。」楊昌林說,去年,他的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來看他,賢惠的妻子不捨得花錢,在工地待了一個多月。

 「出門在外,也不想讓家人知道工作的危險性,總是很少打電話,但有時候工作越累,就越想家。」楊昌林說,因為當地沒有信號,他只能每天收工後走幾公里路到鄉里打電話。

 一個月後,他們架設的輸電線路就要通到馬爾洋鄉了,光亮將延伸到高原的偏僻鄉村,便捷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即將使牧民告別牛糞取暖、酥油點燈的歷史。那時,也是楊昌林和工友結束忙碌的工作,與家人團聚的時刻。◇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