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區把美麗生態變成幸福力量  任衛東 姜偉超 文靜

 從中國西北部的交通「樞紐站」甘肅省蘭州市出發,沿高速公路往南行駛300多公里,就進入離中國內地最近的藏區——甘南藏族自治州。

 香告村是進入甘南州後的第一個村子,全村300多人,其中80%為藏族,20%是回族和漢族。放了半輩子羊的村民才多開了一家牧家樂。這位曾經的貧困戶家裡,一波波遊客接踵而至。忙了一天,笑容就沒有從才多黑黢黢的臉上下來過。

 村子背靠的太陽山是才多開牧家樂的「底氣」。青山朗潤,廊橋飛跨,從山上流下的碧水淌成一條小河穿村而過。村支書鬧日加介紹,今年村集體收入僅旅遊一項預計超過200萬元。

 甘南州座落在甘肅、青海和四川三省接合部,被視為中國西部最具自然魅力的地區之一。但長期以來,農牧村臟亂差積習根深蒂固,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水溝裡,垃圾隨處可見,「人與牲畜住一起,家裡家外泥湯湯」。

 經過多年發展,草原已不堪重負,傳統農牧業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旅遊資源「靚」而不優,環境髒亂,遊客吃不習慣、住不自在,轉型發展需要打破髒亂差的生態環境和落後傳統生活習慣的瓶頸。

 甘南州在國家生態政策的指導下,從2015年開始進行大膽探索,在全州4萬多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實行「環境革命」,要求「視線內無垃圾」,並制定了幾十項環境整治及生活習俗改革的標準,從草原、道路一直治理到灶台、炕頭。

 要改變傳統習慣很不容易。記者在甘南藏區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幹部們下鄉人人手裡拿著一把垃圾鉗隨時撿拾垃圾,到牧民家裡了解情況,一進門先教群眾疊被子。慢慢地,群眾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也提高了,有人抽完煙把煙頭隨手一扔,往前走了幾步忽然又折回來,撿起煙頭裝進兜裡。現在的甘南草原,少見垃圾。

 美好生態要變成美好生活,還要打通「市場關」。甘南藏區在改造生態環境和牧民生活習慣的同時,打造以「生態人居、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四大工程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小康村,扮靚村莊、提供優質旅遊服務,讓農牧民群眾吃上「生態飯」。

 香告村是第一批建設的主打特色旅遊的生態文明小康村,通過打造,村子變成了一個既有藏區牧家特色又有青山綠水的「生態公園」。靠著「賣風景」,2017年這個村子實現整體脫貧。

 牧民走出牧場,放下羊鞭,收入更高了。據統計,2018年甘南州鄉村旅遊遊客達36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3億元。2018年,甘南州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雙增長,全年接待遊客1217.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04億元,同比增13.6%。

 甘南州政府規劃,到2020年要在全州建設1500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借助「環境革命」讓農牧民走出牧場、收入更高。

 甘南州合作市知合么村,在朝陽映照下像一座精心雕琢的公園。廣場、廊道、涼亭連著一座座紅頂白牆的農家小院,青磚鋪就的村道乾淨整潔。

 村民桑老親眼見證了幾年來村莊的巨大變化。「過去道路沒硬化,牛糞糊滿牆,到處都是泥坑坑和垃圾堆。」桑老皺著眉頭回憶道。「一下雨,人就和泥『搶』鞋。」桑老取出老照片,感慨不已。

 桑老體會最深的是人畜分離和廁所、淋浴的使用,讓他感到真正融入了現代生活。「熱水一開就有,廁所隨用隨沖,和城裡一樣。」桑老家的衛生間和城市居民家的沒有區別,白色瓷磚鋪地,一體化衛浴設施鋥明瓦亮。

 桑老一家去年自發加入了當地的生態志願者隊伍。植樹、植草、在草原上撿拾垃圾已經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他們開始關心自己的生活質量,還打算把攢下的錢送孩子上更好的學校。

 「環境變了,人心也變了。是美的生態激發了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動力。」甘南州合作市小學教師吉克多吉說。◇ (新華社)